第6章收音机原理及焊接调试
6.1实验原理
我们使用的是3V低压全硅管七管超外差式收音机,所谓超外差式,就是通过输入回路先将电台高频调制波接收下来,和本地振荡回路产生的本地信号一并送入混频器(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产生许多新的频率),再经中频回路进行频率选择,得到一固定的中频载波(如:调幅中频国际上统一为465KHz或455KHz)调制波,这个过程称为变频。超外差的实质就是将调制波不同频率的载波,变成固定的且频率较低的中频载波(简称中频)。在广播、电视、通讯领域,超外差接收方式被广泛采用,如图2.2。通过变频,将所要收听的电台的高频信号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然后再进行中频放大和检波。
图19 超
外差原理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中频一般选择在465kHz或455KHz。混频器的输出回路和中频变压器专门对465kHz或465KHz谐振。为什么固定在一个频率能够选择电台呢?原来,仍是调谐回路调选到电台,但本地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随着调谐回路的频率变化,即本振频率总比电台的频率高一个中频,并且中频信号的振幅包络与高频信号的振幅包络完全相同,这就使得音额信号能够通过检波器再现。假设一个收音机工作在800KHz到1800KHz,中频工作在470KHz,那么本地振荡频率应当在800+470=1270kHz到1800+470=2270kHz之间变化。当然如果本地振荡频率从1800-470=1330KHz到18000-470=1330KHz间变化,即比电台总低470kHz的频率,那么仍旧能够得出差频470KHz的结果。但实际生产的收音机中
17
的本振频率是选高于电台信号频率的。如接收信号频率是:600kHz,则本振频率是1055kHz;1000kHz,则本振频率是1455kHz;1500kHz,则本振频率是1955kHz;即电台信号频率或称调幅信号频率(Fs)与本地振荡频率(Fo)和中频频率(IF)之间的关系为Fo-Fs=IF。由于谐振回路谐振频率 ,f与C不成线性变化,因此必须有补偿电容对其特性进行修正,以获得在收听范围内f与C近似成线性变化,保证f本振-f信号=f中频为一固定中频信号。超外差方式使接收的调制信号变为统一的中频调制信号,在作高频放大时,就可以得到稳定且倍数较高的放大,从而大大提高收音机的品质。
6.2焊接与调试
6.2.1焊接
焊接安装时请先装低矮或耐热的元件(如电阻),然后再装大一点的元件(如中周、变压器),最后装怕热的元件(如三极管)。焊接时两手各持烙铁、焊锡,从两侧先后依次各以45度角接近所焊元器件管脚与焊盘铜箔交点处。待融化的焊锡均匀覆盖焊盘和元件管脚后,撤出焊锡并将烙铁头沿管脚向上撤出。待焊点冷却凝固后,剪掉多余的管脚引线。焊接时的注意点:①元件视情况立式焊装或卧式焊装均可;②有字元件的有字一面要尽量在同一方向;③连接导线要先镀锡再焊接,剥线裸露部位不要大于1mm;④焊接所用时间尽量短,焊好后不要拨弄元件以免焊盘脱落;⑤焊点大小均匀,表面光亮,无毛刺无虚焊;⑥元件管脚应留出焊点外0.2-1mm;⑦焊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焊接面的清洁。总之,装配焊接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细心,不可有虚焊、错焊、漏焊等现象发生。初学者比较容易发生的错误是:① 电阻色环认错。色环中红、棕、橙容易混淆,在不能确定时,请用万用表检测其阻值。② 将电解电容器和发光二极管等有极性的元件焊反。电解电容器长脚为正极,短脚为 负极,其外壳圆周上也标有“-”号,说明靠近“-”号的那根引线是负极。发光二极管的长 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将管体透过光线来看,电极小那根引线是正极,另一个引线是负极。③ 中周、振荡线圈弄混。振荡线圈T2的磁帽是红色,T3是第一中周磁帽是白色,T4是第二中周磁帽是黑色,它们之间千万不要弄混。④ 输入变压器T5装反。T5的塑料骨架上有凸点的一边为初级,印刷板上也有圆点作为标记,将它们一一对应即可。⑤ 磁性线圈的线头未上锡就焊接。
18
6.2.2调试
调试收音机装焊完成后,必须先检测装焊有无问题,如用万用表测量整机工作电流和各工作点电压来判断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一台不经过调整的收音机可能收不到电台或声音很小,要提高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收听频率范围,还必须经过调整。在通电调试之前,要对照印刷电路图认真检查元器件有无错漏的地方,焊点之间有没有短路现象,元器件引线之间有无相碰现象等
19
第7章 心得与体会
本次课程设计是个学以致用的过程,开始看到题目时真的是无从下手,感觉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难应用到实际设计中,这也让我懂得了实践的重要性。于是从接到课题后就开始上网找些必要的资料,和查阅一些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重要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是以前在上课时没有接触到的,并且更加熟练的掌握数电知识,比如在设计电路时为了使电路简便会选用一些没有学习过的芯片,这就需要自己去学习了解这些芯片的具体功能,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使我懂得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现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还很有限,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用自如。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他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抽象的理论终究要投入到实践中去,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收获喜悦。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和测试;熟悉了常用仪器、仪表;掌握了抢答电路、定时电路、时钟产生和时序控制等电路的设计,通过查询资料,对收音机的构造及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在焊接过程中才知道不仅要焊好还要注意焊接的美观。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完整的思路才会将电路连接的完美,准确无误。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好专业课,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有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才会收获成功。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