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作者:吴兰华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1期
【摘 要】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计算机学科正逐步推动科技发展。计算机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创新性强和知识更新快的特点,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 实践能力 科技创新
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新软件、新算法不断涌现。纵观目前高校因受客观条件限制,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实验设备落后的现状,以及“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束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培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006年3月,国务院公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指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力量、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更新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术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方法,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的实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关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创新的认知能力
由于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化,例如有的学生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系统、收发邮件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而有的学生却不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这就增加了计算机教师教学的难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