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汇总
*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 利用生物制品对人群进行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 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目前,列入我国计划免疫并免费提供的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制 剂、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这5种疫苗,它们用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
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肝这7种疾病。
* 宝宝疫苗接种时间表
● 卡介苗(BCG):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 乙肝疫苗(HepB):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 脊灰疫苗(PV):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 百白破疫苗(DTPa):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至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 麻疹疫苗(Measles):儿童满8月龄进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1岁半至2岁复种1次。
● 乙脑疫苗((JE)):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 流脑疫苗(MenCCV):接种4剂次,儿童6至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 白破疫苗(DTaP):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 麻腮风疫苗(MMR):1岁半至2岁的儿童接种。
● 甲肝疫苗(HepA):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至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 宝宝计划免疫接种“时间表”一览
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年龄 接种疫苗 出生 卡介苗、乙肝疫苗 1个月 乙肝疫苗
2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3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 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 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 6个月 乙肝疫苗 8个月 麻疹疫苗
1.5-2.0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4岁 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复种 7岁 麻疹疫苗复种 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12岁 乙肝疫苗复种
* 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理:
1. 局部反应:大部分经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接种局部出现轻度红肿、疼痛,范围一般不大,如红晕平均直径在2.5厘米以下,为弱反应;红晕在2.5 一5.0厘米,为中反应;红晕超过5.0厘米,为强反应。个别儿童可同时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管炎。以上反应,一般在48一72小时内消退,很少持续3一4天。某些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出现特殊形式的局部反应,如皮内接种卡介苗,于2周左右局部先红肿后化脓或溃疡,3一5周结痴;约有5%的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5-7天后,可有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接种含吸附剂的疫苗,因吸附剂难于吸收,炎症持续时间较长,可在局部形成硬结。 2. 全身反应:部分儿童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如灭活疫苗多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中低度发热,持续1一2天;注射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除发热外,还可出现头痛、头晕、畏寒、乏力和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接种当天多见,一般持续1一2天。
3. 对接种反应的处理方法是:
接种后出现的局部和全身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如局部反应较重,可用毛巾作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但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的局部反应,不能进行热敷。对较重的全身反应,应采取对症治疗,如发热、头痛,可适当给予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症状。如局部红肿继续扩大,高热者,应到医院及时诊治。 4.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 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 病,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 预防接种禁忌症:
1. 一般禁忌症:急性传染病,严重慢性病,如:风湿病、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疾 病等;消耗性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皮肤病;过敏者如:哮喘、寻麻疹、严重的 湿疹等;或有癫痫或惊厥史的小儿等。
2. 特殊禁忌症: 发热或一周内每日腹泻4次以上的小儿;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放射治疗、糖皮质激素、抗代谢药物或细胞毒药物;近一个月内注射过丙种球蛋白者,不 能接种活疫苗。各种制品的特殊禁忌症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执行。 3. 有以下情况的宝宝应暂缓预防接种
● 正在患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发热的孩子,如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重疾病。
● 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度过检疫期的孩子,若这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 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打预防针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容易 产生过敏反应;有癫痫和惊厥史的孩子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易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也不宜用骨髓灰质炎活疫苗(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 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孩子,打预防针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孩子的康复。必 须指出的是,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的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 预防接种期间,若孩子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 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种。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常规接种。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时,不能进行任何预防接种。
1. 卡介苗 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目的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发生。肺结核俗称肺痨, 若儿童染上,肺结核菌有20%的机会随血液运行全身,影响肾脏、骨骼及关节。注射卡介苗后,除胳膊可能在两三星期内略见红肿或化脓外,并无其它特别反应,只要不乱抓伤口,小心清洗便可。一般在结核病病例较多的国家,主张新生儿在还没有感染时接种卡介苗,以便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接种对象 刚出生的婴儿
接种方法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剂量0.1ml
接种反应 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侵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 胆子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后结痂,为正常反应。如遇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不要切开。如一次抽脓未愈,还可重复抽脓,直至痊愈为止。如已破溃,则愈合时间较长,可扩大创口引流,并同时用异胭肼或对氨基柳酸软膏外敷,每2-3天换敷料一次,这样可缩短治疗和愈合时间。
禁忌症 凡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均不予接种。
注意事项:严禁皮下或肌肉内注射;接种含有吸附剂的制品后 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卡介苗,接种卡介苗后4周内同臂不能接种其他疫苗。 2.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婴儿多是由母亲生产时感染乙型肝炎,若小孩子患上,部分亦会有关节病,即使痊愈后也有机会成为带菌者,将来患肝硬化、肝癌等致命疾病的机会也会较一般人高。
乙肝疫苗注射全程需要6个月内打三针,接种第1针后1个月,大约30%的人出现抗 体;接种第3针后1个月,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 ● 乙肝疫苗FA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