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A4版 导学案《2.2地球表面形态》第3课时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0:16: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导学案 编制:赵英章 备课组审核: 包科领导审核: 班 级 我的小组 姓 名 学习日期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 3 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彼此间的联系:

1.能区别外力与外力作用;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会分析各种外力地貌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通过分析各种外力地貌的特点和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进一步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风化地貌 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出现

【知识链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改变,碎屑物残留地1、背斜谷和向斜山是怎样形成的? 表形成风化壳的现象。 风化地貌:是指由风化壳构成的地貌。

2、为什么断层面附近容易形成沟谷?

图1 风化壳 图2 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的特点:岩石质地 坚硬、表面浑圆、形状奇特。如黄山怪石。 (2)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由于流水、风力、移冰、海【教材助读】 浪等外力的作用而使土壤或岩石被磨损、腐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蚀的现象。

自主阅读教材P41页《三、外力作用 侵蚀地貌: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的物质和地表形态》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1、外力作用: ①流水侵蚀地貌: (1)外力: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最常流水机械侵蚀:地面径流不断冲刷地见的外力如 。 面,使坡面破碎,形成 沟壑、峰林 等景观,

- 1 -

编号: 第二章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广东丹霞山的丹霞地貌等;流水使沟谷、河谷加深加宽,形成如长江三峡一样的河流峡谷。

③冰蚀地貌:

在高纬和高山高原地区,巨大移冰从山上下滑,不断创蚀地表,所经地区形成角锋、冰斗、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貌景观。如北美五大湖、挪威西部的峡湾。

图3 黄土高原 图4 张家界峰林

图10 山岳冰川地貌

图5 广东丹霞山 图6 长江三峡

④海蚀地貌:

沿海地区,由于海浪不断拍打、磨蚀岩石和峭壁,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景观。

流水化学溶蚀:可溶性岩石遇流水形成溶解于水的物质随水流失,在地下形成溶洞、暗河,地表形成石芽、瀑布、峰林等喀斯特地貌景观。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黄果树瀑布、黄龙洞等风景名胜。

图11 海蚀地貌

图7 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峰林和溶洞)

②风力侵蚀地貌:

在干旱地区,风力吹扬起沙石,夹带沙石的大风不断吹蚀地面,磨蚀裸岩,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和裸岩荒漠,如我国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

图8 风蚀蘑菇 图9 风蚀城堡

- 2 -

(3)堆积地貌

沉积作用:指碎屑物或溶解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作用沉淀下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堆积地貌:由地表沉积物构成的地貌。 ①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机械沉积:流水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形成三角洲等堆积地形。

图12 山前冲积扇 图13 河口三角洲

流水化学沉积: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由于压力降低,气温升高,二氧化碳散逸出

来而重新变成难溶于水的物质而沉积下来,在溶洞内形成石笋、石柱和石钟乳等喀斯特景观。

造林可 流水侵蚀地貌和河口三角洲的发育。

(2)人类可直接干预地貌的发育过程,甚至改变地貌的发育方向。如修建水库使泥沙沉积、用沙石填海造出人工陆地等。 2、辨证看待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1)有些是合理的:如缓坡修梯田。 (2)有些是不合理的:如围湖造田。

图14 溶洞(石笋、石柱和石钟乳)

②风力堆积地貌:

风力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便导致所携带的物质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形成黄土高原。

图18 梯田景观

图15 沙垄 图16 新月型沙丘

③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所携带的土石在山麓堆积形成冰碛垄、冰碛丘陵。如西欧和东欧波状起伏的丘陵。

图17 冰碛丘陵地貌

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自主阅读教材P42页《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方式: (1)人类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从而加速或延缓了某种地貌的发育过程。如植树

- 3 -

【预习自测】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海蚀作用 D.酸雨的腐蚀作用 3、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4、下列地貌中,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而形成的是( )

A.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 B.台湾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马里亚纳海沟 5、正确表示外力作用过程的是( ) ①搬运作用 ②沉积作用 ③风化、侵蚀作用 ④固结成岩作用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

---------------------------------------------

【探究点一】河流峡谷的发育 由A→C是河流发育的一般过程。读图回A 答: 1、河谷形态的变化趋 势是怎样的? B C 2、这种变化是河流向什么方向侵蚀河床的结果?

〖小结〗河流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形成V型谷,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型谷和槽型谷。

【探究点二】喀斯特地貌 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如灰岩)因流水的 和 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在地上形成石芽、 、漏斗等景观,在地下形成 、暗河、石笋、石钟乳、石柱等景观。

2、用化学方法解析其形成的原因?

+H2O+CO2 溶蚀 沉积

景观:

〖小结〗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因多漏斗、溶洞,地表水易下渗,地面易塌陷。故该地区水资源缺乏,修建水库、铁路等大型工程时要尽量避开。

【探究点三】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形成的 地貌:侵蚀、搬运与沉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哪里?有哪些著名景观?

分布:我国西南地区的 、 、 、四川等省区分布较多。分布最多的地形区是 高原。

- 4 -

1、《学海导航》P39页的“课后训练篇” 2、《考一本》P37页的“自主成长”

A4版 导学案《2.2地球表面形态》第3课时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pvda4whef58u602wq5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