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图片、实例、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现实事例的分析,了解影响产业活动的因素及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运用具体事例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培养利用材料、事例综合分析问题,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 了解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认真求学的热情,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要点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课件展示某些城市特色产业的图片,并配合讲解,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能够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听讲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配合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环节二:讲授新课 1.区位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然后思考并讨论:什么是区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思考后得出结论:区位就是地理位置。
【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地理位置,二是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农业区位因素
【教师活动】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农业区位因素。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因色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上述事例表明,农业的生产区位与什么联系最为密切?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农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联系最为密切。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
与到师生互动当中。 3.不同产业的区位条件
【教师活动】目前人类从事的产业活动有很多,除了农业活动,你能联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活动吗?
【学生活动】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信息业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并进行补充。进一步引导,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影响这些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归纳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得出不同产业的区位条件。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回顾和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师生共同总结时也能发现一些问题,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练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