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处理
第1课 数据计算
【组织教学】包括课前电脑检查登记、对号入座等。
【导入】
例1:我们要统计期末考试成绩,包括每个同学的总分、平均分,每个学科的总分及平均分,还要算优秀率、及格率等数据,我们应该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
(方法1)手工完成任务的过程:
一行行加起来,填上,再求平均,很长时间。 (方法2)用Excel电子表格完成任务:
(演示操作过程)
很方便吧?学完这节课后,你就能掌握迅速完成这类任务的方法了,这种方法的用途非常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函数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六个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 2、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2、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重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意义及动员):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学的已经不是最先进的,几年后更是落后了,毕业后,不可能都跟着一个老师教你,怎么才能保持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不落后呢?----要学会“自己学习”!我们的教材就能够帮助我们学会怎样学习!那么我们就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自己不落后、不被淘汰!
本单元我们使用的方法,目的就是培养大家自学能力! 具体方法是: 1、 逐字逐句阅读教材,到需要操作的地方就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2、 不要漏掉每一句(特别是步骤中的字句)!如果有不成功的,请检查
3、 4、 5、
是否漏掉某句没做。多数操作不成功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仍不成功,可以交流讨论互相帮助。
小技巧:完成基本表格之后,请备份(保存、另存为、另存为…) 不要漏掉小字、课后题!
【内容概要】
1、使用求和函数SUM( )求和
注:AVERAGE( )、MAX( )、MIN( )分别是求平均值函数、最大值函数和最小值函数的。
练一练:同学们也可以用这些函数,仿上面的步骤来求一下每类花费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2、使用条件函数IF( )进行判断
【巩固测试】
互相提问回答:
1. SUM()是什么函数?
2. AVERAGE()是什么函数? 3. MAX()是什么函数? 4. MIN()是什么函数? 5. IF()是什么函数? 答案 1、求和 2、求平均值 3、求最大值 4、求最小值 5、条件
【小结】我们认识和学习了电子表应用软件Microsoftt Excel2003,其中,数据计算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基本的应用,希望大家巩固复习,掌握牢固。
【课后检查登记】
课前、课后的检查登记对于公物的维护及学生好习惯的培养不可缺少。
《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处理
第1课 数据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最需要提高的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在信息时代尤其重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学的已经不是最先进的,几年后更是落后了,毕业后,不可能都跟着一个老师教你,怎么才能保持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不落后呢?----要学会“自己学
习”!我们的教材就能够帮助我们学会怎样学习!那么我们就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自己不落后、不被淘汰!以下几点需要做好动员,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纪律等多方面:
6、 学习教材,注意结合练习及提示进行学习。逐字逐句阅读教材,到需要
操作的地方就按教材的要求操作。
7、 不要漏掉每一句(特别是步骤中的字句)!如果有不成功的,请检查
是否漏掉某句没做。多数操作不成功是因为这个原因。
8、 如果仍不成功,可以交流讨论互相帮助。 9、 小技巧:完成基本表格之后,请备份(保存、另存为、另存为…) 10、 不要漏掉小字、课后题!
11、 12、
学习中尽量理解、记忆。
注意掌握时间。以学为主,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重要,但要注意指导时间分配,注意掌握学生的动态,多循回指导,帮助和监督学生都很重要。
《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处理
第1课 数据计算
效果分析:
1.用压岁钱说事就很好,使用一些身边的事情来提高效果还是很有必要的,提高的不只是短期效果。
2.深刻领会课本思想,认识到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有助于把效果落到实处深处。甚至,这一点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3.在平时本课的教学中,仍要给学生讲些古今(特别是现代)名人勤俭节约的实例,学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如果讲得到位,其影响应该更加深远。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处理
第1课 数据计算
本节课内容是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数据处理中的第1课。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认识和学习使用电子表应用软件Microsoftt Excel2003,其中,数据计算又是数据处理的最基本的应用。
评测练习:
《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处理
第1课 数据计算
一、练一练。
二、课后题。
二、互相提问回答:
6. SUM()是什么函数?
7. AVERAGE()是什么函数? 8. MAX()是什么函数? 9. MIN()是什么函数? 10. IF()是什么函数? 答案 1、求和 2、求平均值 3、求最大值 4、求最小值 5、条件
《信息技术》
青岛版 七年级下册 第1单元 数据处理 第1课 数据计算
课后反思:
1.在平时本课的教学中,仍要给学生讲些古今(特别是现代)名人勤俭节约的实例,学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如果讲得到位,其影响应该更加深远。
2、“讲”与“练”二者关系是:多练,因此本节设计安排的练习时间很充足。
3、体会到应深刻领会课本思想,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助于把效果落到实处深处。可以说,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会过时,而思想不会。
4、课前课后科代表和组长检查登记是有必要的,有助于同学们各种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责任心,也有助于让学生们学会管理自己,才能进一步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课标分析:
《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处理
第1课 数据计算
分析:
1、结合日常生活(例如成绩表、压岁钱表),易于达成知识目标。
2、深刻领会课本思想,认识到传统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有助于把效果落到实处深处。甚至,这一目标比知识目标更重要。
3、在平时本课的教学中,会给学生讲些古今(特别是现代)名人勤俭节约的实例,学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讲得到位的话,其影响应该更加深远。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函数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
1、学会使用六个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IF、COUNTIF)。 2、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2、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