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资本投资效率及管理价值的研究方法探析
【摘 要】 营运资本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也是企业整体财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关营运资本是否存在过度投资以及营运资本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等问题,至今依然缺乏有效的理论解读。为此,文章以如何检验营运资本投资效率及营运资本与固定投资的关系为研究目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设计构建了分析营运资本投资效率特征及其管理价值的研究逻辑以及与该逻辑相匹配的教学结构。
【关键词】 营运资本; 过度投资; 投资效率; 教学设计 一、引言
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959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末存货总额刷新1.14万亿元历史高点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评估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优化营运资本管理路径,成为化解产能过剩、激活存量资本的重要实践入口,也是当前经济转型背景下,激发实体经济资本循环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着眼点。
通过回顾现有研究成果,笔者发现,有关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实践基本涉及以下几方面:第一,营运资本的概念及其管理内涵(杨雄胜,2000;王竹泉,2007);第二,营运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分析(Chiou和Cheng,2006;Nazir和Afza,2009);第三,营运资本绩效指标(如CCC)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分析(Deloof,2003;Teruel和Solano,2007);第四,营运资本策略激进度分析(袁卫秋,2012);第五,营运资本需求的动态调整分析(吴娜,2013);第六,基于营运资本的财务预警分析(李梁坚等,2013)。
尽管上述研究分析了营运资本的静、动态管理特征及波动规律,营运资本与经营业绩及财务风险的关系,但有关企业营运资本是否存在最优规模、是否存在过度投资、是否会冲击企业固定投资效率等问题鲜有文献进行系统研究。然而,对上述问题的解读却能揭示营运资本自身的管理效率及其与企业固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营运资本的管理内涵和研究边界从企业“风险管理”拓展至企业“效率管理”,并为全面反思营运资本管理价值提供方法与视角。为此,本文第二、三部分将构建检验营运资本是否存在最优规模及是否存在过度投资的实证模型,从而为解读营运资本自身管理效率提供实证逻辑;第四部分将构建附加营运资本平滑作用的投资效率检验模型,从而为刻画营运资本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揭示营运资本管理价值提供实证思路;第五部分则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及与之匹配的教学框架。
二、对营运资本是否存在最优规模的检验设计
本文采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来衡量企业净营运资本规模(NW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