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讲义(终版) 精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11:08: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料时,应预先发尘运行一段时间,使新滤料在反复过滤和清灰过程中,残余粉尘基本达到稳定后再开始实验。

考虑到袋式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压力损失随运行时间产生一定变化。因此,在测定压力损失时,应每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一般可考虑五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P)。

(三) 除尘效率的测定和计算

除尘效率采用质量浓度法测定,即用等速采样法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流 平均含尘浓度C1、和C2,按下式计算: (%) (2-6)

由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高,除尘器进、出口气体含尘浓度相差较大,为保证测定精度,可在除尘器出口采样中,适当加大采样流量。

(四) 压力损失、除尘效率与过滤速度关系的分析测定

为了求得除尘器的?F——η和?F——?P的性能曲线,应在除尘器清灰制度和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1)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出除尘器在不同过滤速度(?F)下的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η)。

脉冲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速度一般为2~4m/min ,可在此范围内确定5个值进行实验。过滤速度的调整,可通过改变风机人口阀门开度,按静压法确定。

考虑到实验时间的限制,可要求每组学生各完成一种过滤速度的实验测定,并在实验数据整理中将各组数据汇总,得到不同过滤速度下的?P和η,进而绘制出实验性能曲线?F——η和?F——?P。当然,应要求在各组实验中,保持除尘器清灰制度固定,除尘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1)基本不变。

为保持实验过程中C1基本不变,可根据发尘量(S)、发尘时间τ和进口气体流量(Q1),按下式估算除尘器入口含尘浓度(C1):

(g/m) (2-7)

3

三、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

(一)实验装置、流程

本实验系统流程如图2-1所示。本实验选用MC24-Ⅱ型脉冲袋式除尘器。该除尘器共24条滤袋,总过滤面积为18m。实验滤料可选用208工业涤纶绒布。脉冲喷吹清灰是利用(4~7)×10Pa的压缩空气进行反吹,故配制一台小型空气压缩机11,脉冲喷吹耗用空气量为0.03~0.1m/min。

为在实验过程中能定量地连续供给粉尘,控制发尘浓度,实验系统设有粉尘定量供给装置1和粉尘分散装置2。粉尘定量供给装置可选用ZGP-φ200微梁盘式给料机,通过改变刮板半径位置及圆盘转速调节粉尘流量而实现定量加料。粉尘分散装置可采用快乐牌吹尘器(VC-40)或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将定量供给的粉尘分散成实验所需含尘浓度的气溶胶状态。

通风机10是实验系统的动力装置,本实验选用4-72-11№4A型离心通风机,转速为2900r/min ,全压为1290~2040Pa,所配电动机型号Y132S-2,功率5.5kW.

除尘系统入口的喇叭形均流管3处的静压测孔4用于测定除尘器人口气体流量,亦可用于在实验过程中连续测定和监控除尘系统的气体流量。在实验前应预先测量确定喇叭形均流管的

42

35

2

流量系数(?V)。

通风机入口前设有阀门9,用来调节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和过滤速度。 1. 粉尘定量供给装置2. 粉尘分散装置3. 喇叭形均流管4. 静压测孔

图3-1. 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装置流程图

5. 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Ⅰ6. 袋式除尘器7. 倾斜式微压计8. 除尘器出口测定断面Ⅱ 9. 阀门10.通风机11.空气压缩机12.U型管压差计13.除尘器进口静压测孔 14.除尘器出口静压测孔 (二)实验仪器

1.干湿球温度计 1支; 2.空盒式气压表 DYM3 1个; 3.钢卷尺 2个; 4.U型管压差计 1个; 5.倾斜式微压计 YYT-200型 3台; 6.毕托管 2支; 7.烟尘采样管 2支; 8.烟尘测试仪 SYC-1型 2台; 9.旋片式真空泵 2XZ-1型 2台; 10.秒表 2个; 11.干燥器 2个; 12.鼓风干燥箱 DF-206型 1台; 13.光电分析天平 TG-328B型 分度值1/10000g 1台;

14.托盘天平 分度值为1g 15.超细玻璃纤维无胶滤筒 20个。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方法和步骤如下:

1 选择适当压力的压缩空气(4×10~7×10Pa)、适当的清灰周期(1~3 min)和脉冲时间(0.1~0.2s),并记录喷吹压力、清灰周期、脉冲时间及粉尘特性(种类及其中位径d50),作好除尘器压力损失的测定准备。实验过程中,应固定除尘器的清灰制度。

2启动风机10,调整风机入口阀门9,使之达到实验要求的气体流量,并固定阀门。 3在除尘器进、出口测定断面同时测量记录各测点的气流动压、断面平均静压。测量记录系统入口均流管3处的静压。关闭风机。

4计算并记录各测点气流速度、各断面平均气流速度、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Q)及其漏风率(δ)和过滤速度(?F)。

5用托盘天平称好一定量尘样(S),作好发尘准备。 6作好采样准备。

7启动风机和发尘装置,调整好发尘浓度(C1),使实验系统运行达到稳定。

8在过滤速度、发尘浓度和清灰制度皆固定的条件下,在除尘器进、出口测定断面,同时进行采样,并记录有关数据。

9连续采样3~4次。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监控均流管3处的静压(Pl)值,使之保持不变,并记录(Pl)值。考虑到出口含尘浓度较低,每次采样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0进行采样的同时,测定记录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亦应在除尘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每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并记录五次数据,取其平均值?P作为除尘器压力损失。

11采样完毕,取出滤筒包好,放入鼓风干燥箱烘干后称重。计算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体含尘浓度和除尘效率。

12 采用不同颗粒物,重复1-13步骤

43

5

5

13实验结束。整理好仪器、设备;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一)除尘效率 除尘效率按式(2-6)计算。

(二)压力损失、除尘效率与过滤速度的关系

本项是继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测定完成后,整理五组不同?F下的?P和?数据,绘制?F——?P和?F——?实验性能曲线,并分析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和除尘效率的影响。

由于实验时间所限,每组学生实验只能得出一组?F、?P和?数据。因此,需待各组实验全部结束后,取五组实验数据的均值,再绘制?F—?P和?F—?实验性能曲线。

六、实验结果讨论

1、测定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为什么要固定其清灰制度?为什么要在除尘器稳定运行状态下连续五次读数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压力损失?

2、试根据实验性能曲线?F——?P和?F——?,分析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和除尘效率的影响。

44

实验四、利用袋式除尘器测定不同粉尘除尘效率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掌握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袋式除尘器性能与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本实验是在其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已定的前提下,测定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指标(?P)和除尘效率(η)的影响。

(一)处理气体流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和计算

(1)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Q),应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取其平均内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

(m3/s) (2-1) 式中:Q1、Q2——分别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m3/s;

除尘器的漏风率(?)按下式计算:

(%) (2-2)

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2)静压法测定:采用静压法测定袋式除尘器进口气体流量(Q1),系根据在测孔4(见图2-1)测得的系统入口均流管处的平均静压,按下式求得(Q1):

(m3/s) (2-3) 式中:Ps——人口均流管处气流平均静压的绝对值,Pa;

?V——均流管入口的流量系数;

A——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的面积,m2; ?——测定断面管道中气体密度,kg/m3. 3. 过滤速度的计算

若袋式除尘器过滤总面积为(F),则其过滤速度(?F)按下式计算: (m/min) (2-4) (二)压力损失的测定和计算

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当袋式除尘器进、出口管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即:

?P?Ps1?Ps2 (Pa) (2-5)

式中:Ps1——袋式除尘器进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 Pa; Ps2——袋式除尘器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 Pa。

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与其清灰方式和清灰制度有关。本实验装置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方式,实验应在固定清灰周期(1~3min)和清灰时间(0.1~0.2s)的条件下进行。当采用新滤料时,应预先发尘运行一段时间,使新滤料在反复过滤和清灰过程中,残余粉尘基本达到稳定

45

搜索更多关于: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讲义(终版) 精品 的文档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讲义(终版) 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qjqo6q4mv79c964hjsm5kaxd91bwp00kwc_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