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万春同志在洛阳市2012“作风转变年”
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毛万春最后说,对创业时期的洛阳来讲,干部的勤奋就是发展,干部的勤奋就是速度,干部的勤奋就是效益,干部的勤奋就是机遇,干部的勤奋就是洛阳百姓的民心所盼。让我们以时不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再来的精神,与680万洛阳人民一道,靠勤奋谋全局,靠勤奋破难题,靠勤奋来攻坚,靠勤奋创业绩,共同创造洛阳更加美好的2012
年!洛阳市栾川县三篇文章一起做 实现三个效益最大化
发表时间:2011-11-25 14:28:34
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让栾川这一生态大县、
旅游大县、农副产品资源大县抓住重要机遇,成为栾川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的有效途径,成了栾川落实党代会发展生态产业、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工作部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近日,在栾川县召开的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流动现场会上,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如是说。
围绕“三篇文章”一起做的发展思路,栾川县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效益”最大化。 1 盘活林地资源,土鸡“长”成大产业
栾川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3.3%,林地资源异常丰富,但经济效益发挥有限。如何加快林地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优势的转化?
2008年,栾川县赤土店镇万鹏飞等几名大学生村干部抓住该县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机遇,通过土地流转在该镇花园村建设200亩的林下养殖区,并注册了“老山根”商标。从单打独斗到联合农户,“老山根”如今已养殖土鸡6万余只,成为远近闻名的林下养殖品牌。
与“老山根”相比 ,该县三川镇百世荣公司的林下土鸡养殖项目规模更大,效益也更明显。2009年,三川镇依托120余亩油松林引进安徽百世荣公司,经土地流转上马年产500万只林下土鸡养殖项目。“林下养殖成本低、效益高,而且能促进林木的生长。土鸡的鸡肉和鸡蛋是绿色、无公害产品,销路很好。”百世荣公司总经理章春红说。
栾川县充分利用辖区内退耕还林面积大、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目前,栾川县林下土鸡养殖已发展规模养殖基地51个,占地4.8万亩,年产土鸡200万只,年产土鸡蛋2400万枚,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万元。 2 土地规模经营,柿子“种”出好收益 栾川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稀少、分散的耕地使机械化耕种成为难题,较高的海拔和较凉的气候不适宜小麦、水稻等高产农作物生长,农民种粮效益低。为促进农民增收,该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该县白土乡的柿子产业发展即是典型一例。
白土乡是柿子乡,柿子品种多、产量高。更奇的是,白土乡无核柿子树移植到其他地方,结出的柿子就有核;而其他地方的柿子树苗栽植到白土乡,结出的柿子就没有核。
依托柿子资源优势,白土乡成立了莳王醋业有限公司,生产柿子醋、柿子醋饮料等,这些产品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公司于去年扩大生产规模。白土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帮助企业建立了1000亩的柿子基地,前3年由政府来补贴粮款,柿子树结果后农民的经济效益将超过种粮所得。
“产业基地是企业引资和扩大生产的条件,企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保障,政府资金的引导非常重要。”栾川县白土乡党委书记高红彩说。
今年上半年,栾川县已完成土地流转1.567万亩,用于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共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2个、市级22个、县级155个。 3 一三产融合发展,“三个效益”最大化
栾川县旅游业基础较好,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就有6个。该县在旅游景区周边村镇、交通条件便利的村镇发展观光农业,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镇,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改善居住环境,实现效益集约化。
合峪镇柳坪村位于栾川县东部,洛栾快速通道穿村而过。在几个种植大户的带动下,该村形成了1300余亩的桃园,开花时节常有游人前来赏花拍照。该村依托交通优势和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生态观光村。政府出资在园区内实施道路、桥梁、梯级水面、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金在园区内建设功能齐全、具有豫西农村风情的休闲庄园,并补贴资金鼓励河道两岸农民改建房屋、绿化环境、经营农家宾馆。
三川镇引导当地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在抱犊寨景区所在地大红村建立起了包括桃园、杏园、梨园、樱桃园、五味子园、猕猴桃园、牡丹园等7个园区在内的千亩农业观光采摘园,引进了圣景苑生态农庄项目,实现效益集约化。 石庙镇杨树坪村是全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我省唯一的四季冰雪乐园——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就坐落于该村。该镇引导滑雪度假乐园通过土地流转对杨树坪村土地资源进行整合。该景区出资3400万元规划建设旅游新村,景区集中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冰雪文化生态园、山地旅游拓展基地、度假别墅等旅游配套设施,
使景区效益和群众收入均得到提高。
“受益的不仅仅是杨树坪村。”石庙镇党委书记王冲说。从石庙镇到滑雪度假乐园,政府斥资1600万元修建了1条18公里长的上山道路,沿途龙潭、观星、杨树坪3个村都在产业规划之中,龙潭村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已种植1500亩新西兰红梨,观星村60余亩薰衣草已试种成功。 龙潭村村民侯根旺说:“我们村人均不到一亩地,种小麦和玉米一年能收1000多斤,扣除种子、化肥等投入,净赚约600元。果树正常挂果的话,每亩收入将近2000元,挂果前3年政府按照产量补贴粮款。山上有景区,这花海人潮的,我们干农家宾馆也不错!”
目前,栾川县已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9个。
通过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栾川县力求破解三农发展的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最大化,既优化了农业结构,又解决了栾川县一产弱势、三产断腿的问题,对栾川县发展生态产业、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意义重大。
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在会上做重要讲话。樊国玺强调:“三篇文章”一起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载体,是落实县党代会壮大生态产业工作部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栾川县要通过土地流转、结构调涨、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深入推进,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旅游胜地、一批生态旅游示范村、一批绿色矿山企业、一批苗木花卉基地、一批生态产业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合作社。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避免低档次发展、重复发展和无效益发展。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和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壮大栾川生态产业,实现科学发展。樊国玺同时要求对“三篇文章”一起做工作贯彻落实情况建立每季考评机制。(通讯员:李艳)
【人民网-河南频道】责任编辑:朱
谢红伟讲话中强调,今春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
章一起做的整体部署,全县发展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已完成退耕还林
2.6万亩,仅核桃一项栽植1.4万亩,核桃育苗300余亩。为做大做强我县核桃产业,一是向管
理要效益。后期管理要跟上,严格按照各项技术规程要求,精细化管理;二是技术作保障。
通过这次培训,结合生产实践,在全县筛选100名乡土拔尖人才,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分包
基地技术指导;三是政策作支撑。县里将出台政策,对林业产业发展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对
核桃基地建设、珍稀乡土树种造林每亩补助300元,经济林每亩补助150元,用材林每亩补助
100元;四是扩大产业规模。各乡镇要结合三篇文章一起做的要求,做好耕地现状摸底调查,
为明年产业发展做好规划。
培训班上,赵双奎从核桃育苗、嫁接、建园、苗木栽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了全面详细的讲解。
赵工的讲解紧密结合实践,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效果。下午,全体参训人员到潭
头镇拨云岭村核桃基地实地观摩学习,现场向专家请教,来自各乡镇的核桃种植能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
泛深入地交流。
今春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整体部署,全县发展
经济林果、花卉苗木积极性空前高涨,仅核桃基地建设1.4万亩,核桃育苗300余亩。与会人员纷纷反映,
这次培训班召开的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为促进我县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目前正在深入进行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离不开规范合理的林权流转。通过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能很好地解决 问题。本文对林地使用权及其在流转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