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4》《第十二章 机械波》
综合测试试卷【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五 六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设某人在速度为0.5c的飞船上,打开一个光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正前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为1.5c B.飞船正后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为0.5c
C.在垂直飞船前进方向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是c D.在地面上任何地方的观察者看到的光速都是c 【答案】CD
【解析】根据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光速不变原理可知,观察者在地面上,飞船中观测光的速度均为c,故C、D正确,A、B错误. 2.关于对电磁场和电磁波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均匀的磁场 B.电磁波和机械波一样依赖于介质传播
C.只要空间某个区域有振荡电场或振荡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D.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外传播就形成电磁波 【答案】CD
【解析】电磁波是一种物质,传播时不需要媒介,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θ=30°,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 【答案】 A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光路图可知,光线射到AB面上的入射角а=60,折射角θ=30,根据折射定律
,选项A正确;临界角
0
0
0
,所以∠C>30,而光线射到BC边
0
上的入射角为30,所以光在F点不能发生全反射,B选项错误;光从空气进入棱镜,光速减小,而频率不变,所以波长变小,C选项正确;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算出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
0
BC边夹角仍为30,向AC边偏折,D选项错误。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及光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4.如图是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示意图,S为单缝,S1、S2为双缝,P为光屏.用绿光从左边照射单缝S时,可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减小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C.将绿光换为红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减小 D.将绿光换为紫光,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可得减小双缝间的距离d,干涉条纹间的距离
增大,A错误;
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B正确;将绿光换为红光,增大,故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增大,C错误;将绿光换为紫光,减小,故干涉条纹间的距离减小,D错误 故选B
考点:考查了双缝干涉 点评:关键是掌握公式
,根据公式判断
5.下列关于电磁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磁场理论是由麦克斯韦提出的
B.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向远处传播就是电磁波 C.赫兹利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答案】ABCD
【解析】
试题分析:麦克斯韦提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这就是电磁场理论;A正确;电磁场由发生的区域交替产生,由近及远的传播,就是电磁波;B正确; 1886年,赫兹利用实电火花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C正确;电磁波和光一样,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小;D正确 故选ABCD
考点:电磁波的发现
点评: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6.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 两波源分别位于x=-0.2m和x=1.2m处,波速均为v=0.4m/s,振幅均为A=2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象(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m和x=0.8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t=0.75s时,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B.t=1s时,质点M的位移为4cm C.t=1s时,质点M的位移为-4cm
D.质点P、Q的起振方向都沿y轴负方向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波动与振动方向间的关系可知,此时P?Q两质点均向y轴负方向运动,选项D正确.再经过t=\两列波都传播Δx=\恰好都传播到M点,但P?Q两质点并未随波迁移,选项A错误.t=\时,两列波都传播Δx=\两列波的波谷同时传播到M点,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质点M的位移为-4 cm,选项C正确,故选CD 考点:考查机械波的叠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处理此类问题时要注意质点的起振方向,波速、叠加原理
7.一波源在左绳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f1,振幅A1;当此波源刚起振时绳 右端的另一波源也恰好起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f2(f2>f1),振幅A2,P为绳的中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
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 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处保持原波形传播 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
【答案】AC
【解析】因两波源同时起振,形成的都是绳波,波速相同,因此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选项A正确,因f2>f1,有λ2<λ1,当①的波峰传至P点时,②的波峰已过了P点,即两波峰在P点不会相遇,根据波的叠加原理,P点的波峰值不可达到A1+A2,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因波的叠加没有条件,故选项D错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磁波和机械波都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它们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 B.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和解调 C.雷达发射的是直线性能好,反射性能强的微波
D.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 【答案】CD
【解析】A、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调制,接收无线电波时需要解调。故B错误。 C、雷达发射的是直线性能好,反射性能强的微波。故C正确。 D、电磁波中的电场与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故D正确。 故选CD。
9.一波源振动周期为T,波源开始振动两个周期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的振动方向向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波源刚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向上 B.P点刚开始振动时速度方向向下 C.此波的传播方向向左 D.P点已振动了0.5T 【答案】BC
【解析】在机械波中,介质中靠近波源的质点总是先振动。由“上下坡”法可知波向左传播,另外所有质点的起振方向和波源相同。从图中可知质点M向下振动,所以BC正确 【知识点讲解】正确理解波的物理意义,能由波的图像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10.做简谐振动的振子在最大位移处时,在下列物理量中,具有最大值的物理量是( ) A.动能 【答案】BD
【解析】振子在最大位移处时,位移最大,回复力F=-kx,所以回复力也最大,则加速度最大,速度和动能均为零 故选:BD
B.加速度
C.速度
D.回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