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合物Ⅰ的某些化学性质类似苯.例如,化合物Ⅰ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
应生成,其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求标出反
应条件).
(2)化合物Ⅰ生成化合物Ⅱ是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所需另一反应物的分子式为 CH2O .
(3)下列关于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C (填字母).
A.化合物Ⅱ可以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 B.化合物Ⅱ不可以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C.化合物Ⅲ可以合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化合物Ⅲ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化合物Ⅲ生成化合物Ⅳ的反应方程式为 (不要
求标出反应条件).
(5)用氧化剂氧化化合物Ⅳ生成克矽平和水,则该氧化剂的化学式为 H2O2 .
考点: 有机物的合成.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1)化合物Ⅰ中含有碳碳双键可C=N,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原子利用率100%,为结成反应,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分子式;
(3)化合物Ⅱ含有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化合物Ⅲ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
(4)化合物Ⅲ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5)从质量守恒的角度结合氧化剂的性质判断.
解答: 解:(1)根据提供的产物可以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根据“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可知另一反应物的分子式为CH2O, 故答案为:CH2O;
(3)因化合物Ⅱ分子中含有醇羟基,所以可以和CH3COOH反应,也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放出H2,故A正确、B错误;在化合物Ⅲ的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故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A、C;
(4)由化合物Ⅲ到化合物Ⅳ发生了加聚反应,其方程式应写为
,
故答案为:;
(5)从生成的克矽平的结构简式和生成的水,结合物质守恒定律,所选的氧化剂只能是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即H2O2,故答案为:H2O2.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侧重于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7.(14分)(2015春?龙岗区期末)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填写下列空格:
周期/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二 ① ⑩ ② ③
三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1)在这10种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Mg (填“元素符号”),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F (填“元素符号”),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Ar (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①与②中,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C (填“元素符号”).
(3)元素②与⑦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 H2O 和 H2S (填化学式),两者的热稳定性大小为:前者 > 后者.(填“>”或“<”).
(4)元素④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大小为:前者 > 后者.(填“>”或“<”).
+3+
(5)元素⑤的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2O3+6H=2Al+3H2O . (6)元素⑤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H2O=2NaAlO2+3H2↑ .
(7)元素④和⑧形成的化合物的类型(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O、③为F、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Ar、⑩为N.
(1)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最稳定;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 (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
(7)元素④和⑧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由镁离子与氯离子构成.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O、③为F、④为Mg、⑤为Al、⑥为Si、⑦为S、⑧为Cl、⑨为Ar、⑩为N.
(1)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上述元素中Mg的金属性最强,F的非金属性最强,稀有气体Ar原子最外层为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最稳定,故答案为:Mg;F;Ar; (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C>O,故答案为:C;
(3)元素②与⑦形成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H2O、H2S,非金属性O>S,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H2O>H2S,故答案为:H2O、H2S;>;
(4)金属性Mg>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故碱性:氢氧化镁>氢氧化铝,故答案为:>;
+3+
(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H2O,故
+3+
答案为:Al2O3+6H=2Al+3H2O;
(6)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2Al+2NaOH+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H2O=2NaAlO2+3H2↑; (7)元素④和⑧形成的化合物为MgCl2,由镁离子与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离子化合物.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侧重元素周期律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8.(12分)(2015春?龙岗区期末)氮化硅(Si3N4)是高温结构陶瓷,具有优良的性能,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制造轴承、气轮叶片、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设计的合成氮化硅工艺流程如下:
(1)①电弧炉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SiO2+2CSi(粗硅)+2CO↑ .
②用石英砂和焦炭在电弧炉中高温加热也可以生产碳化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3CSiC+2CO↑ ,碳化硅俗称 金刚砂 ,具有金刚石结构.
(2)在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SiCl4大约占85%,还有Cl2等,有关物质沸点数据如下表: 物质 Si SiCl4 Cl2
沸点/℃ 2355 57.6 ﹣34.1
提纯SiCl4的主要工艺操作依次是沉降、冷凝,其中温度最好控制在 C (填字母). A.略小于﹣34.1℃B.大于57.6℃C.略小于57.6℃D.﹣34.1℃
(3)①粉末状Si3N4遇水能生成刺激性气味,常用于做制冷剂的气体和一种难溶性的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i3N4+9H2O=4NH3↑+3H2SiO3↓ .
②该合成氨化硅工艺流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2 个.
考点: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
分析: (1)①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
②用石英砂和焦炭在电弧炉中高温加热生成碳化硅和一氧化碳,具有金刚石结构的碳化硅俗称金刚砂;
(2)分析数据,结合蒸馏原理分析控制沸点分离物质;
(3)①Si3N4遇水水解,生成常用于做制冷剂的气体为氨气,一种难溶性的酸为硅酸,据此书写;
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该合成氨化硅工艺流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分析. 解答: 解:(1)①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粗硅)+2CO↑;
Si(粗硅)+2CO↑;
故答案为:SiO2+2C
②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在反应中生成碳化硅,反应为:SiO2+3C
SiC+2CO↑,碳化硅俗称金刚砂,
SiC+2CO↑;金刚砂;
故答案为:SiO2+3C
(2)在流化床反应的产物中,SiCl4大约占85%,Si+3HCl═SiHCl3+H2,还有Cl2等,利用沸点的不同提纯SiCl4属于蒸馏,SiCl4(沸点57.6℃)中含有少量SiHCl3(沸点33.0℃)和HCl(沸点﹣84.7℃)和Cl2(沸点﹣34.1℃),由于沸点差别较大,可以通过精馏(或蒸馏)除去杂质,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温度应控制在略小于57.6℃, 故答案为:C;
(3)①Si3N4遇水水解,生成常用于做制冷剂的气体为氨气,一种难溶性的酸为硅酸,反应为:Si3N4+9H2O=4NH3↑+3H2SiO3↓, 故答案为:Si3N4+9H2O=4NH3↑+3H2SiO3↓;
②该合成氨化硅工艺流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iO2+2C还原反应),Si+2Cl2
SiCl4(氧化还原反应),3SiCl4+4NH3
Si(粗硅)+2CO↑(氧化
Si3N4+12HCl(非氧
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设计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注意粗硅的提纯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 19.(14分)(2015春?龙岗区期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实验的方法通过图1所示装置研究反应速率的有关问题.
(1)取一段镁条,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镁条浸入锥形瓶内一定量的稀盐酸中.足量镁条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H2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