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学年第一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
语文试题卷
命题:绍兴市第一中学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素人画”凭感觉和直觉作画,束.(shù)缚较少,或许没有“学院画”的严谨、圆熟和精美,却有
一种朴素稚拙(zhuō)、自由奔放的生机,在美术领域中独竖一帜。 .
B. 一个粗重的声音,冲破了细微的潺潺..(cáncán)水声,遥远而又清晰。浓墨渲染的前景——一大块巉.
(chán)岩和一棵橡树的粗壮树干,消融了远景中青翠的山峦、明亮的天际和斑驳的云彩。
C. 欧洲掀起反美浪潮,德法开始筹建欧洲军,英国也试图撇.(piě)开美国,联合欧洲建立波斯湾“护
航编队”,看来川普的霸权主义陨(yǔn)落真的不会远了。 .
D. 他们徘徊于法律的夹缝和道德的边缘,交叉于各个族群、社会阶层之间,犹如疥.(jiè)疮,在金碧辉煌的世界文化中心的暗角里发臭溃.(huì)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诗人以精致的语....言、优美的形象、浪漫的手法,叙述了这场安史之乱中的悲剧:唐明皇和杨贵妃用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爱情,只能没完没了地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根据当时的传说和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宛转动人的故....事。诗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心理的再现,因而能在读者的心中漾起涟..漪。
【乙】《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丙】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人们自己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脍炙人口 分) A.甲
B.拘泥 B.乙
C.蜕化 C.丙
第 1 页
D.因而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尽管中方的措施充分考虑了国内需求、产业链完整等情况,但仍可能存在某些加征关税项下的少数产品替代性不强,仍需自美进口。
B.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不仅服装、化妆、道具十分考究,还极大地还原了唐朝长安的市坊街景,向观众展现了一幅大唐盛世图,成为今年口碑极佳的影视作品。
C. 围绕“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通过讲述为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不懈奋斗的动人故事,陪伴同学们共同迎接新中国七十华诞。
D.华为Mate20 系列的成功,许多消费者真正感受到了国产智能手机的崛起,众多果粉也纷纷倒戈。P30 系列乘胜追击,又收获了不少女性用户的青睐。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5 个字。(3 分)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菜肴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① ,包括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等,其口味也具有很大的不
同, 人们常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②
。比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去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
恐怕一般人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模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 分)
③ ,
情感在性质、强度、紧张度等方面存在的向背两极状态,这就是情感的两极性。向背两极性不是各占一端,截然对立,而是在一个连续体上的向背两极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由此提出了情绪三维模型
(如下图),他根据强度、相似性和两级性这三种基本的特性来划分情绪,构成一个倒立的锥体模型。
(1)请概括该模型图垂直维度上情绪强度的变化特征。(2 分) (2)请简要说明该模型图顶部扇面的情绪分布情况。(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第 2 页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0 分)
材料一:
在业内专家看来,人工智能未来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更好地协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 AI 发展生态。其次是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大家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行业应用,行业深度融合,这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要标准化,把一些标准制定出来,这个行业会形成更大的突破。另外,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制定问题,也是行业面临的挑战。拿无人汽车来说,自动驾驶这个环节,已经涉及法律法规。一旦法律法规跟上了,人工智能的落地也会更加快速。”金山云高级副总裁、合伙人梁守星坦言。 材料二:
2018 年 4 月 2 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 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 2030 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三:
2018 年 3 月 28 日,第五届“财经中国 V 论坛——人工智能:现实与图景”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尽管当前在一些典型化、标准化领域,人工智能得到了广泛运用,产业正处在快速扩散阶段,但同时也应看到差距。
南开大学原校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第三、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四、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摘编自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人工智能产业快速扩散专家称仍要坚持务实发展》,有删改) 材料四:
记者就教育部日前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采访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记者:《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
第 3 页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有删改)
雷朝滋:高层次人才培养要不断加强。 1.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
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
科。2.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
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 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3.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 建设,特别是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等主干课程的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4.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 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记者采访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7.下列对《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计划》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2025 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高校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中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要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C.2020 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D.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科研机构和企业因为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所以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这是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一。
B.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 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将因此而走在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C.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行业标准化、成果原创度、系统研发、人才培养、
第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