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园艺专业果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园艺植物生产所必需的防治病、虫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有效防止病、虫的危害。为今后从事园艺植物的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技术,防止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生产绿色果蔬食品。初步形成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昆虫识别基本知识; 2.掌握病害诊断基本知识;
3.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要点和各种防治方法; 4.熟悉当地主要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特点。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别园艺植物主要害虫种类;
2.能在田间正确诊断园艺植物几大类主要病原的病害; 3.掌握园艺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和病、虫害防治适期; 4.掌握安全、合理使用无公害农药技术;
5.具备对当地园艺植物主要病、虫进行综合防治的能力;
6.调查了解当地园艺植物病、虫的发生情况,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产生兴趣; 2.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具有从事园艺植物病、虫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4.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理论基础
1.园艺昆虫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学习 1.1 昆虫的外部形态
了解昆虫头部、胸部、腹部、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理解表皮的特性与防治的关系。 1.2 昆虫的内部构造及生理
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基本构造及其主要功能,昆虫的激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理解昆虫的消化系统、呼吸作用、神经系统、血液循环和分泌系统与防治的关系。
1.3 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
了解昆虫的主要生殖方式、发育阶段、变态的特点。
掌握昆虫世代、生活年史及主要习性在预测预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理解各虫期的生命活动特点、昆虫的休眠和滞育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1.4 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的识别
了解昆虫分类的意义、依据及分类单元。 掌握主要害虫类群的识别。 1.5 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昆虫生态学、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农田生态系的概念。 理解昆虫生态因子(气象因素、土壤环境、食物条件与天敌因子)及人类农业 生产活动对昆虫消长的影响。
基本技能练习
1.1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1.2 昆虫内部器官及变态、虫态和生活史观察。 1.3 昆虫的各目及代表科的特征观察。
2.园艺病害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学习
2.1 园艺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理解园艺病害的基本概念。
掌握常见园艺病害病症、病状的类型。 2.2 园艺病害的病原生物
理解病原生物的主要类群: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病原细菌、病毒、病原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形态特征识别和危害症状特点。
2.3 园艺病害的诊断
掌握各类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2.4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了解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侵入的途径。
理解病害流行的概念、危害性及其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三要素对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辩证关系。
理解植物抗病性的表现和机制。 基本技能练习
2.1 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及菌丝体观察。 2.2 真菌性病害营养体,繁殖体形态的观察。
2.3 植物病原病毒、植物病原细菌、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形态观察。 3.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理解园艺植物害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园艺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 基本技能练习
3.1农药特性识别及观察
模块二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1.园艺植物苗期和根部病虫害防治技术 基本知识学习:
了解蔬菜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分布为害情况。掌握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教学内容: 1.1苗期病害
掌握立枯病、猝倒病等的症状识别、病原种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1.2 根部病害
掌握紫纹羽病、根癌病等的症状识别、病原种类、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措施。 1.3 地下害虫
掌握蛴螬(金龟子)类、种蝇类、地老虎类等害虫的识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措施。
2.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白菜病毒病、白菜霜霉病、白菜软腐病:症状识别、病原种类、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掌握白菜黑斑病、白菜菌核病等其它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要点。
掌握菜蚜、菜粉蝶、小菜蛾、夜蛾类:种类及识别、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措施。
十字花科的其它害虫的识别及防治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