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糖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糖与蛋白的混合物 E 糖、蛋白和脂肪的混合物 44. 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 (D )
A 唾液 B 胃液 C 胆汁 D 胰液 45. 胰液中不含: (A )
A肠致活酶 B 胰蛋白酶原 C 糜蛋白酶原 D 淀粉酶和脂肪酶 46. 胃酸分泌减少时,促胰液素的分泌: (A )
A 减少 B 增多 C 不变 D 先减少,后增多 E 先增多,后减少 47. 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重要物质是: (C )
A 糜蛋白酶 B 胰蛋白酶本身 C 肠致活酶 D 盐酸 E HCO3- 48. 使糜蛋白酶原活化的物质是: (B )
A 糜蛋白酶自身 B 胰蛋白酶 C 肠致活酶 D 盐酸 E HCO3- 49. 对蛋白质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 (C )
A 唾液 B 胃液 C 胰液 D 小肠液 E 胆汁 50. 下列哪种物质不促进胰腺分泌: (E )
A 乙酰胆碱 B 促胰液素 C 胆囊收缩素 D 胃泌素 E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51. 对胰酶分泌促进作用最强的是: (D )
A 生长抑素 B 胃泌素 C 胆囊收缩素 D 促胰液素 E 胰岛素 52. 下列情况中不引起胰液分泌的是: (E )
A 食物刺激口腔 B 食物刺激胃 C 食物刺激小肠 D 迷走神经兴奋 E 胃酸分泌减少 53. 对胰腺分泌HCO3- 促进作用最强的是: (E )
A 生长抑素 B乙酰胆碱 C 胃泌素 D 胆囊收缩素 E 促胰液素 54. 下列有关胆汁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非消化期无胆汁分泌 B 消化期时只有胆囊胆汁排入小肠 C 胆汁中含有脂肪消化酶 D 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成分是胆盐 E 胆盐可促进蛋白的消化和吸收 55. 下列因素中,不刺激胆汁分泌的是: (C )
A 迷走神经兴奋 B 胃泌素释放 C 交感神经兴奋 D 促胰液素释放 E 胆盐的肠—肝循环 56. 胆盐可协助下列哪一种酶消化食物: (C )
A 胰蛋白酶 B 糜蛋白酶 C 胰脂肪酶 D 胰淀粉酶 57. 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发生于: (C )
A 食道 B 胃 C 小肠 D 结肠 58. 糖吸收的分子形式是: (D )
A多糖 B寡糖 C麦芽糖 D单糖 59. 蛋白质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吸收: (D )
A 多肽 B 寡肽 C 二肽和三肽 D 氨基酸 60. 小肠粘膜吸收葡萄糖时,同时转运的离子是: (A )
A Na+ B Cl- C K+ D Ca2+
四、判断题
1.唾液的分泌主要是受体液调节。( ×)
2.胃液是指胃粘膜各腺体所分泌的混合液。( √ )
3.盐酸对胃腺分泌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正反馈的自动调节方法。(×) 4.胃容受性扩张是由迷走神经所引起。( √)
5.瘤胃内的微生物随食糜进入皱胃后,被消化液分解而解体。(√ ) 6.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7.消化管的自动节律性活动不能向其它平滑肌传导。( × ) 8.瘤胃中最主要的微生物是纤毛虫。(×) 9.脂肪对胃液分泌有促进作用。( ×)
10.瘤胃内的微生物可直接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11.食管沟的作用是防止乳汁溢入网胃和瘤胃。( √ ) 12.消化道平滑肌的慢波之后一定伴随动作和机械收缩。( ×) 13.胃肠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14.胃的容受性舒张是一个反射活动,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 15.胃液分泌的三个时期中,以胃期的分泌量最大。(√) 16.切断小肠的外来神经支配,小肠仍可蠕动。(√) 17.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能加强小肠的运动。(√)
18.刺激迷走神经使胰液分泌增加,而刺激交感神经能抑制由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增加。(√) 19.长链脂肪酸和甘油脂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脂,并进一步形成乳糜颗粒进入中央乳糜管。(√)
20. 消化器官只有消化吸收作用而无排泄作用。( × ) 五、简答题
1.微生物为什么能在瘤胃内生存?
(1)食物和水分相对稳定地进入瘤胃,供给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2)节律性的瘤胃运动将内容物搅和,并后送。 (3)瘤胃内容物的渗透压接近于血液渗透压。 (4)瘤胃内温度高达39~41度。 (5)PH值变动于5,5~7.5 (6)内容物高度缺氧。
2.胃液中的盐酸有什么生理作用? (1)提供激活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 (2)使蛋白质变性,便于受胃蛋白酶消化;
(3)有一定杀菌作用;
(4)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3.简述胆汁的消化作用。
(1)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能增强脂肪酶的活性; (2)胆酸盐有利于脂肪酶的消化作用; (3)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中和进入肠中的酸性食糜,维持肠内适宜PH; (6)刺激小肠的运动。 4.简述唾液分泌的调节。
唾液分泌受神经反射性调节。摄食时唾液分泌是通过条件反射及非条件反射引起。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温度等刺激引起口腔粘膜及舌部的感受器兴奋所发生的反射性分泌;采食时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采食的环境等各种信号,可建立条件反射而引起唾液分泌。 5 简述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极为重要的代谢器官。肝的主要功能有: ①消化与吸收功能 ②代谢功能 ③清除功能 ④解毒和排泄功能 ⑤造血功能 6 简述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小肠内集中了许多重要的消化液和消化酶,如胰液、胆汁、小肠液等。其中的各种消化酶,对饲料(食○
物)的各种成分都能进行彻底的消化。饲料在小肠内经过充分消化后,已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2.小肠具有较大的吸收面积。马、牛、猪等动物的小肠较长,约为10~18米,且小肠粘膜上有环状皱褶,○
皱褶上又有大量的绒毛,这些结构可使小肠面积增加数百倍,很适合于营养物的吸收。 3.饲料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可作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7 简述胃内盐酸的生理功能?
1.使胃蛋白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
2.促进蛋白质的膨胀变性,加速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 ○
3.使胃内维持适当的酸性环境,以利胃蛋白酶的活性。 ○
4.能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生长。 ○
5.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
8 简述胃泌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哪项?
胃泌素由幽门部和十二指肠的“G”细胞分泌,其生理作用有: 1.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 2.促进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3.加强胃肠运动,刺激胰液和胆汁的分泌。 4.促进胃肠道粘膜生长,并刺激胰岛素分泌。 9 简述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
小肠的分节运动由肠壁环行肌的收缩和舒张所形成。其作用主要有:
1.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消化。 2.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3.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10 胃运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胃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1.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和消化道其它部分的平滑肌一样,经常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状态。 2.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肌肉舒张,以利容受和储存入胃的食物。 3.蠕动 胃壁肌肉呈波浪形向前推进的舒缩运动。 11 刺激小肠运动的化学物质有哪些?
促进小肠运动的化学物质有乙酰胆碱、 5-羟色胺、促胃液素、 缩胆囊素、胃动素和P物质等。其中以P物质和5-羟色胺等作用最强。 六、论述题
1 胃液有哪些主要成分?各有何作用?
胃液除水以外,主要含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等。
1.盐酸 又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生理作用是:①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②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③提供胃蛋白酶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④盐酸进入小肠引起促胰液素释放,后者可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⑤盐酸在小肠上段造成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吸收铁和钙;⑥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合成。在盐酸和已激活的胃蛋白酶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在强酸环境下水解蛋白质为或胨,产生的多肽或氨基酸较少。
3.粘液 由粘膜表面上皮细胞、粘液颈细胞、 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它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使胃粘膜表面处于中性或偏碱性状态,有效地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
4.内因子 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为不透析的复合物,使其不被水解破坏。当复合物运行至回肠后便与粘膜受体结合,从而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2 试述胃排空的过程及机制?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胃的间断性排空发生的机制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一)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促进胃收缩的因素有二:
1.胃内食物量 胃内大量食物的机械扩张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或壁内神经丛反射加强胃运动。食物由胃的排空速率与存留在胃内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2.胃泌素作用 食物的扩张刺激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等化学成分可刺激胃窦粘膜释放胃泌素。胃泌素对胃运动有中等强度刺激作用,它提高幽门泵的活动,并使幽门舒张,促进胃的排空。 (二)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抑制排空的因素是:
1.肠-胃反射 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机械扩张刺激、盐酸、脂肪及高张溶液刺激了肠壁上的机械和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