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贤: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尊敬的张榕明副主席、顾秀莲女士,宋健主席,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今天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汇聚一堂,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很有意义,我代表环境保护部对本届论坛,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和推动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愿意和大家就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道路这个话题,进行研讨和交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去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国家的现在的形势是前途光明,任务艰巨。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
1
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压力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主动有效的破解这一难题,唯一正确选择就是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安全等等,它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同时以自然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走向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既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积极建设神态文明,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保工作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是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也是历史灵魂之所在。
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开拓者,把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手段相结合,探索一条代价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就是说坚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的路,本质上就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今年7月,李克强副总理,在环境宏观座谈会上讲话,明确提出,
2
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的新道路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处理好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把保护环境与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关注民生的突出问题,和新的生态环境问题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为我们继续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指明了新方向。
改革开放30年来,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大发展的30年,也是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道路的30年,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30年来的探索实践,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主动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促进经济与环境高度融合,实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准确判断环境保护所处的历史方位,推进历史性转变,历史性转变是它的集中体现,是全面调整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指南,历史性转变标志着、预示着我国进入了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历史性转变不会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实现,要达到综合的要求,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环境保护滞后于生态发展,这是不争的严峻现实,如同两个人跑步,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后面的人要赶上前面的人,不能指望前面的人放慢脚步或停止不前,
3
后面的人只能加紧步伐,奋勇直追,这样才能达到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尽力缩短历史性转变的历程,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民生的问题,以人文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环境保护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满怀许多新的期望,坚持环保为民,解决民生的突出问题,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新鲜的食物,是着眼点,解决一批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就是保障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就是为探索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发挥一份力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给环境以人文关怀,让江河湖泊修养生息,2008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发出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号召,以人文关怀的思想,是我国历史上安邦兴国成功经验的理性升华,是生态文明理念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必然体现,是国内外水环境治理经验教训的有利借鉴,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既是水环境全新的指导思想,也是对我国解决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