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作者:沈丽丽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43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学生阅读情感的重视,积极地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渗透一些情感方面的教育,丰富小学阶段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获得健康的情感,通过阅读情感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在本文提出三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育;具体策略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教师依旧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单调地朗读或是背诵,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使整个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对阅读活动逐渐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语文教师要严格遵循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的阅读水平,不断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将文章中优美的感情传播到学生的心灵中,在阅读活动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的心灵
小学阶段阅读文本的类型多种多样,从古至今、从山川到河流、从地球到太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等,除了文字中流露比较明显的情感,还有深层隐藏的情感,对此教师应该不断挖掘文本的深层情感,带领学生共同体会,逐渐陶冶学生的心灵。对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教材,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去分析感悟,从而体会不同文本带来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设计以下教学活动。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上学,为了什么而读书呢?”生一:“为了做大官。”生二:“为了挣大钱。”……师:“有一个人内心有着更大的抱负,他说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生三:“周总理。”师:“你们读书的目的和周总理的目的有什么区别啊?”生四:“我们光顾着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周总理心中却关心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师:“你们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生五:“力量!激情!周总理对国家的惦念和深沉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向学生渗透了爱国的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 二、创设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在导入时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进入文本的情境,使学生拥有一个兴致勃勃的阅读状态。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