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文科
浅谈培养少儿良好习惯的方法与策略
姓 名:单 位:湘潭县时 间: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日联系电话:
XXX XXX
XXX镇XXX学校 073157299300
浅谈培养少儿良好习惯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习惯的力量强大,并具有很强的惯性。习惯成就人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应该注意方法与策略,从幼儿时期开始,有计划、有意识地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还要遵循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规律。“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 则终身受累”。
关键词:习惯,力量,惯性,养成的方法和策略
一、引言
(美)杰克.霍吉说过:“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习惯不仅仅影响我们的个人生活,许多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实际上正是习惯引导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心理机制的改变。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轮子的转动一样。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奥维德(Ovid,古罗马著名诗人)曾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二、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做了进一步的调整,明确提出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并重的价值取向。因此,我们的育人方式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型向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多元目的转变,实施“五”育“德”为先,“道德素质”是全人发展的核心。品格是人的道德素质的核心,品格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要完成育人目标,先决条件是孩子美好的品格和良好的习惯,品格决定命运,习惯成就人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告诫家长说:“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一对双胞胎男孩15岁时双双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人们纷纷向其母亲请教育儿秘诀时,该母亲说:“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就抓,这就是我的秘诀”。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的洛克更是认为:“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可见,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他的一生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
不好,则终身受累”。(陈鹤琴)
三、培养少儿的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1.培养好习惯从小习惯养成开始
小习惯带来小成果,也逐渐变成你的日常习惯,并取得更大更有意义的成果。“万丈高楼从地起”,“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幼儿园的老师经常教诲孩子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正是每天每日如此的“唠叨”,“严”要求、多“表扬”,让孩子们养成了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1988年,75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老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老科学家毫不犹豫的回答:“是在幼儿园”。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你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成功的人正因为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小习惯,帮助了他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使他们变得更有毅力、更会沟通、更有工作效率,帮助了他们实现了理想,获得了人生的巨大成功。
2.训练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法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先从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一些大道理一时半会儿很难被他们理解,但是,在训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体会到好习惯的益处,慢慢就理解了。这时的习惯已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因此他们会受益终身。训练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中心环节,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训练之前,首先应该要制定长时间计划、分阶段的训练规划。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我们可以90天为一个习惯养成周期,分阶段进行(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强迫、不自然”,头1~7天左右;第二个阶段是“自然、不稳定”,7~21天左右;第三阶段是“稳定、自然”,21~90天左右),不同阶段,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要有耐心、细心,更要有爱心,不断地激励表扬,少批评别责骂,方能促其稳步的养成好习惯。
其次,训练时要注意三结合
(1)要“严”训与“趣”练相结。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后是非常愉快的,可养成的过程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战胜许多困难,经过许多练习。在训练中
要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如: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要经过多次严格训练,反反复复,循环往复。听到口令,教师数三下,“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指出问题,解散重做,做好了表扬,反复训练。如有小动作,专门训练1分钟无小动作。
不过,光“苦练”还不行,要把“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因为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如果一味单调训练他们就烦了,因此在训练中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时,采取趣味训练,在班上找小榜样,开展“请你像他这样做”的有趣活动,在课前或课中适当的时间,请小榜样做出一个正确的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并说:“我就像您这样做,”反反复复经常不断,学生很有兴趣。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更换小榜样,使学生进一步在有趣的活动中强化训练,养成姿势端正的好习惯。
(2)要求明确,指导具体。
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幼儿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制定四条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格式正确、三、正确率高、四、按时完成。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比,好的给予等级评价,开展一日无错题活动。经常在全班展览,鼓励个人,促进大家。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3)检查督促与自我激励相结合
只要求没检查,就跟没说一样。坚持检查,做到“天天查、周周评、月月总结”。开展“看谁的红旗多”评比活动,评出纪律标兵、文明礼貌标兵、劳动小能手??工作虽然琐碎但对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了督促作用。但是,检查评比终究是外力,养成好行为习惯必须靠内因。习惯的养成要靠我们“磨练”潜意识。掌握自己才能掌握一切。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习惯的能力。
“自知之明才是自我改善的开始”。自我评估与自我激励,它是学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美化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如参照附表,对照自己的“实际行动”的记录,每天定人定期检查和自我评估,给出等级评价,做的不好的写下留言、提出建议。两种评价做比较,找出差距。慢慢的只见到A等原来越多、留言越来越少。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自知之明,完善自我,不会让自以为是的坏习惯阻碍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3、潜意识输入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