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可来自环境,也可来自生物;依靠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称为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传递某种信息,称为行为信息。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B、所有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均为金字塔形,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一般为正金字塔形,有时会出现倒置情况,B错误;C、黑光灯发出的光属于物理信息,可以吸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利用黑光灯发出的物理信息可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D、随着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增强,D正确。 7.【答案】B
【解析】A.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A正确;B.碳纤维指含炭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用腈纶和粘胶纤维做原料,经高温氧化碳化而成,而宣纸主要含白草和檀皮,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B错误;C.陶土是一种陶瓷原料,兵马俑(陶瓷)由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钙等),C正确;D.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为碱式碳酸铜,又称铜绿,颜色翠绿,D正确。 8.【答案】A
【解析】A.100g 46%的乙醇溶液有46g(1mol)CH3CH2OH和54g(3mol)H2O,每分子乙醇中含有1个O-H键,则1molCH3CH2OH含H-O键的数目为NA,每分子水中含有2个O-H键,则3molH2O含H-O键的数目为6NA,合计含H-O键的数目为7NA,A正确;B.pH=1,则c(H+)=0.1mol/L,但溶液的体积不知道,无法求氢离子的个数,B错误;C.0.1mol Fe在足量氧气中燃烧得到Fe3O4,铁元素由0价变为+价,因而转移电子数为0.1mol×NA≈0.27NA,C错误;D.铵根水解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若氯化铵中铵根不水解,则易算出溶液中含有NH4+数目为0.1NA,但铵根部分水解,数目减少,因而实际溶液中含有NH4+数目小于0.1NA,D错误。 【点睛】对于部分溶液中的某些离子或原子团会发生水解:如Al2(SO4)3 中的Al、Na2CO3 中的CO32-,例如1 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CO32-数目为0.5NA,该说法是错误的,注意要考虑CO32-在水中的发生水解的情况。 9.【答案】C
【解析】A.异丙烯基与苯环靠着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因而异丙烯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一定共平面,A错误;B.异丙烯苯分子式为C9H10,乙苯分子式为C8H10,两者分子式相差一
3+
最新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5)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第(9)页
个“C”,不符合同系物之间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B错误;C.异丙苯与足量氢气完全加
成生成,根据等效氢原则可知该产物有6种氢原子,因而其一氯代物有6种,
C正确;D.异丙苯分子式为C9H12,该燃烧方程式为C9H12+12O29CO2+6H2O,0.05mol异丙
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0.6mol,但氧气所处状态未知(例如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体积,D错误。
【点睛】需注意在标准状况下,用物质的体积来换算所含的微粒个数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只有1 mol 气体的体积才约是22.4 L。而某些物质在标况下为液体或固体是高考中换算微粒常设的障碍。如: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3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为3NA。标准状况下,CHCl3为液体,22.4 L CHCl3的物质的量远大于1 mol,所以该说法不正确。 10.【答案】B
【解析】A.该实验为蒸馏,温度计水银球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处,以便测量蒸汽的温度,A错误;B.该实验为蒸发,蒸发指蒸去溶剂从而得到溶质固体,因而蒸发NaC1溶液获得NaC1晶体,B正确;C.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中未添加酒精灯,C错误;D.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的氧气会从长颈漏斗溢出,从而无法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D错误。 11.【答案】C
【解析】A.根电池装置图分析,可知Al较活泼,作负极,而燃料电池中阴离子往负极移动,因而可推知OH-(阴离子)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往Al电极移动,A正确;B.Ni为正极,电子流入的一端,因而电极附近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得电子,又已知过氧化氢在强碱性溶液中主要以HO2-存在,可知HO2-得电子变为OH-,故按照缺项配平的原则,Ni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O2+2e+H2O=3OH,B正确;C.根电池装置图分析,可知Al较活泼,Al失电子变为Al,Al
----
----3+
3+
和过量的OH反应得到AlO2和水,Al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 AlO2+2H2O,Ni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O2-+2e-+H2O=3OH-,因而总反应为2Al+3HO2-=2AlO2-+H2O+ OH-,显然电池工作结束后,电解质溶液的pH升高,C错误;D.A1电极质量减轻13.5g,即Al消耗了0.5mol,Al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 = AlO2-+2H2O,因而转移电子数为0.5×3NA=9.03×1023,D正确。 【点睛】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步骤类似于普通原电池,在书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电极反应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也必需遵循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2.写电极反应时,一定要注意电解质是什么,其中的离子要和电极反应中出现的离子相
最新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5)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第(10)页
对应,在碱性电解质中,电极反应式不能出现氢离子,在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不能出现氢氧根离子;3.正负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在得失电子守恒的条件下,相叠加后的电池反应必须是燃料燃烧反应和燃料产物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叠加反应式。 12.【答案】B
【解析】W和X、Z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则W、X、Z很可能均为非金属元素,考虑到W原子序数最小,可推断W为H元素;W和X、Y分别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均呈碱性,X为非金属,可推测化合物中有NH3,则X为N元素,又X和Z同族,Z为P元素;W和Y同族,X的简单离子和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推知Y为Na元素。综上推测满足题干信息,因而推测合理,W为H,X为N,Y为Na,Z为P。
A. 4种元素中只有Y是金属元素,即Na,因而金属性最强,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X)>P(Z),因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Z C.元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Na(Y)>H(W),因而简单阳离子氧化性:W>Y,C正确;D.W和Y形成的化合物为NaH,NaH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气为还原性气体,D正确。 13.【答案】D 【解析】A.向50.00mL未知浓度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5mol·L-1的HC1,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氯化铵中铵根水解显酸性,因而②(pH=7)时,氨水稍过量,即反应未完全进行,从①到②,氨水的量减少,氯化铵的量变多,又溶液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呈正比,氯化铵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得到的离子(铵根的水解不影响)多于氨水电离出的离子(氨水为弱碱,少部分NH3·H2O发生电离),因而图中②点所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①点,A错误; B.观察图像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③为盐酸和氨水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得到氯化铵溶液,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因而溶液pOH=8,则c溶液(OH)=10mol/L,c水(OH)= c水(H)=Kw/ c 溶液 --8 -+ (OH-)=10-6mol/L,B错误; C.①点盐酸的量是③点的一半,③为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因而易算出①点溶液溶质为等量的NH3·H2O和NH4Cl,可知电荷守恒为c(NH4+)+c(H+)=c(Cl-)+c(OH-),又①pOH=4,说明溶液显碱性,则c(OH-)> c(H+),那么c(NH4+)> c(Cl-),C错误; D.V(HCl)=0时,可知氨水的pOH=2.8,则c(OH-)=10-2.8mol/L,又NH3·H2O?NH4++OH-,可知 最新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5)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第(11)页 c(NH4)= c(OH)=10 +--2.8 mol/L,③点盐酸和氨水恰好反应,因而c(NH3·H2O)= mol/L=0.2mol/L,因而Kb=14.【答案】C ==5×10 -5.6 mo1·L,D正确。 -1 【解析】A、该现象为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B、用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射出后,锌板带正电,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与锌板接触,则验电器指针偏角将减小。故B错误;C、使验电器指针回到零后,改用强度更大的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则逸出的光电子增加,所以验电器指针偏角将比原来大。故C正确;D、红光的频率比紫外线低,红光不一定能使锌板产生光电效应,验电器指针不一定偏转。故D错误。 15.【答案】D 【解析】A、由图乙可知交流电周期T=0.02s,故频率为f?1?50Hz,故A错误;B、由T图乙可知交流电压最大值Um=202V,故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1=20V;根据变压比公式, U1n1?,解得:U2=10V,电压表V的示数为10V,故B错误;C、根据功率关系可得有: U2n22U2,解得原线圈的电流强度为I1=0.5A,故C错误;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U1I1?RP1?U1I1?10W,故D正确; 16.如【答案】B 22v0v0【解析】A、设物体受支持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F?mg?m, RR若v0>0,物体对半球顶点的压力为小于mg,失重状态,故A错误;B、根据P=Fvcosθ知物体在半球顶点时重力与速度垂直,瞬时功率为0,故B正确;C、若v0?gR,则 2v0mg?F?m,得:F=0,则物体对半球面顶点无压力,将沿切线方向飞出,故C错误; RD、物体在半球顶点时的机械能一定为 12mv0?mgh,h是相对的,要看零势面的选取,只2当选择地面为零势面才是R,故D错误。 17.【答案】B 最新2020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5)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第(1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