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科试卷
答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小题,80分)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 M、N两国属于
A. 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C. 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2. 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 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 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 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答案】1. B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图中表示的时期为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人口转变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口死亡率首先下降,人口增长类型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的过度类型,之后,出生率也下降,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到二战结束,发达国家基本进入“三低”型。1950年前后,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才开始下降,人口增长类型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的过度类型。所以,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2题详解】
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不是同步进行的,发达国家改变早。M国人口模式转变年代后,进入高增长阶段,农村人口增长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指由“高高低”进入“高低高”的过程,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考点定位】人口增长
- 1 -
B. 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D. 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下图为东北三省人口增长变动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时段
A. 吉林省人口年均增长率降低,人口负担减轻 B. 黑龙江省人口增长率持续下降,2014年呈负增长 C. 辽宁人口增长率迅速下降,劳动力严重短缺 D. 东北三省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渐趋停滞
4. 为了应对东北三省人口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振兴东北经济 ②调整生育政策 ③输出国际劳工 ④提高消费水平 A. ①②
【答案】3. D 4. A 【解析】
试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3题详解】
图中时段吉林省人口年均增长率2006年到2010年没有降低;2006年到2010年黑龙江省人口增长率上升;辽宁人口增长率先下降后上升;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渐趋停滞,D正确。 【4题详解】
图中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低,甚至负增长,可能带来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振兴东北经济和调整生育政策,可促进人口迁入和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A正确。
- 2 -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为主。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5. 下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 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B. 缓解了人地矛盾 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6. 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 环卫人员 C. 工程技术人员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本题以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口迁移对迁入迁出地及对职业人员需求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5题详解】
根据题干中信息“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说明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错误;读表可知,该市迁入人口远大于迁出人口,人口的大量迁入,增大了该市的人地矛盾,B错误;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C正确;净迁入人口中大于60岁的老人只有100人,占净迁入人口比重极低,远低于1%,中青年人口占净迁入人口比重高,因而对该市的人口老龄化具有缓解的作用,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该市社会和谐发展与需要的职业人员与表格中人口迁移的年龄和数量有关。读表中可知,表中目前净迁入0-14岁年龄的人口较多,且中青年人口占净迁入人口比重最高,这些人群面临着婚姻生育下一代,这些新
- 3 -
B. 中小幼教师 D. 建筑设计师
增的青少年儿童或即将增加的婴儿都需要进行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结合题干信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中小幼教师,B正确;而与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联系不明显,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当地环境的改善,但也造成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迁入地的影响: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增加劳动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导致迁入地的人地矛盾加剧,引起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居住问题、交通问题等。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物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巴西、俄罗斯生物承载力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C. 土壤肥力
8. 下列措施不能提高生物承载力的是 A. 建设城市“绿色屋顶” C. 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答案】7. A 8. B 【解析】
考查影响生态承载力的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 【7题详解】
生物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读图分析,巴西比俄罗斯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俄罗斯是温带、寒带气候,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对,B错;根据材料,生态承载力与土地面积的总和相关,与土壤肥力、水资源数量无关,C、D错。故选A。 【8题详解】
- 4 -
B. 国土面积 D. 水资源数量
B. 改革渔具,加密渔网网目 D. 建立森林自然保护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