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宋词;C.论语;D.三字经.比赛形式分“单人组”和“双人组”.小丽参加“单人组”,她从中随机抽取一个比赛项目,恰好抽中“三字经”的概率是多少?小红和小明组成一个小组参加“双人组”比赛,比赛规则是:同一小组的两名队员的比赛项目不能相同,且每人只能随机抽取一次,则恰好小红抽中“唐诗”且小明抽中“宋词”的概率是多少?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说明.
25.(10分)山地自行车越来越受中学生的喜爱.一网店经营的一个型号山地自行车,今年一月份销售额为30000元,二月份每辆车售价比一月份每辆车售价降价100元,若销售的数量与上一月销售的数量相同,则销售额是27000元.求二月份每辆车售价是多少元?为了促销,三月份每辆车售价比二月份每辆车售价降低了10%销售,网店仍可获利35%,求每辆山地自行车的进价是多少元?
uuurruuurr26.(12分)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点M、N分别是边DC、BC的中点,设AB=a,AD=b ,
求向量MN关于a、b的分解式.
uuuurrr
27.(12分) “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寒假”期间,某校小记者随机调查了某地区若干名学生和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看法,统计整理并制作了如下的统计图: (1)求这次调查的家长人数,并补全图1; (2)求图2中表示家长“赞成”的圆心角的度数;
(3)已知某地区共6500名家长,估计其中反对中学生带手机的大约有多少名家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由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可得k>1,b<1.因此可知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y=件的图象是C选项. 故选C.
b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综上所述,符合条x
考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一次函数的图象;3、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2.D 【解析】 【分析】
由于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由此即可求解. 【详解】
解:实数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所以是无理数.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概念,π是常见的一种无理数的形式,比较简单. 3.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顶点式,即A、C两个选项的对称轴都为考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对称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顶点式的掌握,难度较小,二次函数的顶点式解析式为顶点坐标为4.A 【解析】
分析:直接利用两船的行驶距离除以速度=时间,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详解:设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均为xkm/h,则求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可列方程为: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正确表示出行驶的时间和速度是解题关键. 5.A
,对称轴为
,
,再将(0,1)代入,符合的式子为C选项
180120=. x?6x?6【解析】
分析:根据白球的频率稳定在0.4附近得到白球的概率约为0.4,根据白球个数确定出总个数,进而确定出黑球个数n.
详解:根据题意得:计算得出:n=20, 故选A.
点睛: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 6.C 【解析】
∵PA、PB是⊙O的切线,∴OA⊥AP,OB⊥BP,∴∠OAP=∠OBP=90°试题分析:,又∵∠AOB=2∠C=130°,+90°+130°则∠P=360°﹣(90°)=50°.故选C. 考点:切线的性质. 7.A 【解析】 【分析】
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可知,△ODC∽△OBA,相似比是【详解】
由题意得,△ODC∽△OBA,相似比是∴
n?0.4 ,
30?n1,根据已知数据可以求出点C的坐标. 31, 3ODDC?, OBAB又OB=6,AB=3, ∴OD=2,CD=1,
∴点C的坐标为:(2,1),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掌握位似变换与相似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位似比与相似比的关系的应用.8.C 【解析】
试题分析:∵点M,N表示的有理数互为相反数,∴原点的位置大约在O点,∴绝对值最小的数的点是P点,故选C.
考点:有理数大小比较.
9.D 【解析】 【分析】
A.根据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判断;B.根据积的乘方法则判断即可;C.根据平方差公式计算并判断;D.根据同底数幂除法法则判断. 【详解】
A.-2x-2y3?2x3y=-4xy4,故本选项错误; B. (?2a2)3=?8a6,故本项错误; C. (2a+1)(2a?1)=4a2?1,故本项错误; D.35x3y2÷5x2y=7xy,故本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积的乘方法则与平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法则、积的乘方法则与平方差公式. 10.D 【解析】 【分析】
求出甲、乙的平均数、方差,再结合方差的意义即可判断. 【详解】
1(6+10+8+9+8+7+8+9+7+7)=8, 1012S甲= [(6-8)2+(10-8)2+(8-8)2+(9-8)2+(8-8)2+(7-8)2+(8-8)2+(9-8)2+(7-8)2+(7-8)
10x甲=
2
]
=
1×13 10=1.3;
x乙=(7+10+7+7+9+8+7+9+9+7)=8,
2S乙=
1 [(7-8)2+(10-8)2+(7-8)2+(7-8)2+(9-8)2+(8-8)2+(7-8)2+(9-8)2+(9-8)2+(7-8)102
]
=
1×12 10=1.2;
丙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1.2, 丁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