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力的概念及其影响爆发力训练的生理学因素
1.爆发力不同的观点及公式
金子认为:“在最大努力的基础条件下,能保证最短时间内产生强大机械功率的肌肉活动能力,就是爆发力”。原苏联学者库兹涅夫认为:“爆发力量是指肌肉在克服极限阻力过程中产生最大加速度的能力”。
我国学者王清认为:“从训练实践角度上看,宏观把爆发力量看作是肌肉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迅速而强有力的收缩产生最大的加速度去克服的能力”。
德国学者比勒等人认为:“爆发力只是快速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确切地说爆发力是指已经开始张力增加的肌肉以最快的速度进一步发展力量的能力。徐明魁,徐明俊认为:在完成某动作过程中,经过自身的最大努力所产生的内力去对抗阻力的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的《运动生理学》教材认为:“在运动技术中,通常把力和速度的乘积称为爆发力。因此,功率又被称为肌肉收缩的爆发能力。
吴忠贯等认为:爆发力是速 度力量的表现形式,是力量与时间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它的特点是肌肉收缩前肌纤维预先被拉长,造成肌肉拉伸预应力,使肌肉增大收缩幅度的同时提高收缩速率,从而增大肌张力时间梯度。《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排球》提到:从物理学角度看,爆发力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从训练学角度看,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克服阻力,有效完成技术动作、关键动作环节的能力。
张辉,过平江认为:爆发力的大小不仅同肌肉最大肌力和最大肌力时的收缩速度有密切关系,而且跟达到最大肌力时的肌肉收缩距离有关,因此,认为爆发力是一利,快速力量,它是速度力量能力的表现,用力的时间梯度力加以评定更为合理,是一种力量的加速度。
宋稚伟、方文在《爆发力概念及其训练的初步探讨》一文中提到:爆发力是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爆发力是由最大力量与最大速度相结合组成,其公式为:爆发力二力量x速度,也可写成:爆发力=力量X距离X时间。 2.影响爆发力训练的生理学因素
肌肉生理横断面是肌肉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的总和,在其他条件相同下,肌肉生理横断面愈大,包含的肌纤维也愈多,它所产生的张力也愈大。肌力愈大,愈能克服肌肉内部及外部阻力,完成更多的工作。大强度训练可以使肌肉的体积增
大,横断面积增大,这主要是由于肌纤维增粗的结果,而肌纤维增粗实质是肌肉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为力量素质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提示我们要提高爆发力,应该进行大强度训练适度发展力量,只有这样运动员才一能获得预期的训练效果。人体骨骼肌是由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混合组成,但每一运动单位只含一类肌纤维,人们根据肌纤维的收缩特征将其分为两类: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运动单位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以及受其支配的肌纤维组成,支配快肌纤维的是大运动神经元,支配慢肌纤维的是小运动神经元,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神经元支配上的这种差别,在决定它们的收缩速度上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按运动单位的各自力学特征和组织化学特征,将一个大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支配的快肌纤维称作快运动单位;将一个小运动神元连同它支配的慢肌纤维称作慢运动单位。因此,要提高爆发力就必须设法激活快运动单位。
前苏联科研人员认为,爆发力训练决不能降低技术动作的速度,必须依靠ATP一CP系统来供能,而不是通过有氧代谢和糖酵解的途径。他们认为,最大力量对发展爆发力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前苏联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大重量杠铃练习。
美国科研人员认为,练习中不应该过多发展专项运动主动肌力量,而不注意发展其对抗肌群的力量。改善神经肌肉灵活协调性提高爆发力水平。神经冲动的强度越大,肌纤维参与工作的数量越多,冲动越集中,运动单.位工作的同步化程度也就越高,表现出的力量也就越大。中枢神经系统能对参与运动的主动肛L、协同肌和对抗肌协调支配。爆发力训练时,既要发展主动肌力量,又要注意发展其对'抗肌群和协同肌的力量,并在训练中有意识地提高运动员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求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