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9 咏华山》教学设计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07: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9 咏华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5课《咏华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和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课文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用斧头劈开了哪座山吗?

生:华山。

板书“华山”,指名读。纠正多音字“华”的读音(四声)。

很多年前,有一个七岁的小孩登上了华山,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诗的题目就叫《咏华山》,(板书“咏”)你能说说“咏”的意思是什么吗?(赞美)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师:学贵有疑,读完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老师今天要带领大家到华山去看一看,想去吗?

(设计意图:课伊始,疑已生,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情感被点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把生字都注上音。

(1)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2)指名读,集体纠正读音。(3)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再读课文。要求:难读的句子反复读,

直到读通课文。读完以后标出自然段序号。 4、检查朗读。

分段指名读,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师生共同评议学生的朗读。(教师借助鼓励性的语言,如:这句话这么长你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了不起;再读几遍,相信你会读得更棒。能自己纠正读书中出现的错误,真不错!等等。这样,对学生的朗读给与激励性的评价,为下文的有感情朗读铺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大量的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师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三)精读课文

师:读了课文,小朋友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 师:你觉得华山高,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看出华山的“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画下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教师一边巡视,一边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抓住学生找出来的句子,进行重点点拨、理解:

1、“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抓住“艰难”,理解爬山的困难,把自己想象成先生和小孩,是如何气喘吁吁一步一步爬上华山的,进而指导朗读。

2、“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站在这么高的山上,同学们此时最想干什么? 学生自由叙说,表达自己的心情。

师:你们知道老师现在最想干什么吗?我现在最想把华山画下来。(在黑板上板画简笔画“高山”)谁能帮老师画上远处的山?白云?太阳?

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有关句子,讨论: 远处的山画在什么位置?(理解脚下) 白云画在哪里?(理解山腰间)

太阳应该怎么画?(太阳离山很近,进而体会山得高) (设计意图:在这个过程中,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简笔画既创设了语言情境,又帮助了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同时还能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朗读、体会。学生兴趣盎然,师生共同创作。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出现古诗,由于前面的理解、朗读,学生很

快能联系前文自己解释诗句的意思了。很好的突破了难点。) 3、当年的小孩看到华山如此的高,情不自禁的吟诵了一首诗《咏华山》,让我们再来一起吟诵一遍这首古诗,体会一下华山的雄伟、壮丽。

齐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其。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借助动作理解“举头”、“回首”

4、把第二段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回到整体,再次感受华山的“高”。

5、师: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自由表达)

师: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指名朗读第三段。)边读边配上动作 6、第四自然段:

师: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一个“才”字你能体会出什么?(年纪小)指导朗读,读好“才”字。 (四)总结全文。

2017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9 咏华山》教学设计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s2bt42r0e0cqsi0v0jd0weks4q8c700nrl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