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问题
——新一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分析(上)
陈昌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从中长期趋势看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大家好,新的“两会”刚刚闭幕,今天上午大家也都听了新任总理李克强的答记者问,今天也是在第一时间来跟大家过来分享一下,或交流一下,关于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与改革形势的这样一个主题。今天上午“两会”刚刚闭幕,我们先倒着谈,看看新任总理在答记者问中展现出的一些信息来帮助我们梳理或展望未来五年新政府可能的工作重点,以及对一些改革或中长期政策的一些态势,我们进行一个展望。
首先我们来看看今天上午,我记得好像是《人民日报》问了克强总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的施政纲领和下一步政府的工作重点。新总理回答新政府的主要施政纲领其实在十八大里面回答了,但作为一个政府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大事很多,但它重点强调三条:第一,讲了国内外都很关心的,也是现在全中国人民或国外经济企业家都很关心的,中国的经济是否还可以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怎么来进一步改善民生;第三个问题,怎么来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三大问题。
其中的第一条问题,我们把未来政府怎么把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作为了头等大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一个重大主题,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因为今年大家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后,对我们的目标设为7.5也比较感兴趣。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今年的目标设定为7.5,克强总理在谈到说我们要实现2020年的一个宏伟目标,其实他说要保持7.5%的速度,但经过我们的准确测算其实要不了7.5,其实在接近7.2这样一个增速就已经能够保证十八大提出的值“两个翻番”的目标,但从我们实现目标的角度来说,这个7左右的速度还是需要的,但今年为什么还依然提7.5呢?
在温总理的报告里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第一个,我们处在这个阶段有很多问题还必须要有一个较快的速度,如果没有这个速度,我们是难以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很多问题没法解决,这是他给出的第一个。其中他认为,我们现在积累的整个经济发展的条件,特别
1
是我们的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的能力,以及我们现在对生产要素的匹配的能力,以及我们现在整个内部市场的规模等等,都是可以支撑这个速度的,但同时他也看到了,我们现在所谓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增长增速必须和潜在增长率相协调。另外一个,经济现在到了一个必须转型的时候,结构调整怎么有一定的速度,在中国有一个“速度病”,速度太快了,我们结构调整可能都没法做,他是这么解释的。其中有比较暗含的一条,中国经济增长要尊重规律,要和潜在增长率相适应,这个按往常来说是一个新话,我也想重点在这个地方作出一个解释,为什么本届政府要作出这样的判断。
什么叫潜在增长率?经济学术语的大概意思是: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它的经济增速是在它的特定的制度或环境条件约束下,它能达到的最佳、最优速度,也是它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这是它的潜在增长率。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潜在增长率下降呢?这就需要我们:一,对国情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新的认识;第二,我们需要对中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重要的判断,我们表面看是判断明年的经济增速,其实是我们判断着我们在一个中长期的增速的一个条件判断下,我们才来设定明年的目标。
(一)我国当前的经济国情
所以,下面我想作为一个重点先讲讲,我们要认识一下,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政府、新的政治周期开始了,我们需要来重新认识一下当前的经济国情。
1、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
第一,2012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1.9万亿,接近52万亿,如果换算成现价美元的话是8.2万亿美元,这个总量相当于美国的52.6%,还继续保持第二的位置。同时,我们要看到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从1978年算的话,1978年到目前(2012年),我国的年均GDP的增速达到了9.8%,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国差不多七年、八年左右翻一番,而且平均来看,这34年,我国的GDP的平均增速比全球平均增速高,超过了6个百分点,大概6.2个百分点左右,我国比全球的平均增速。同时我们在1978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均GDP只有154美元,到目前(2012年),我们已经达到了6070美元,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算的话,我们是按购买力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当时在1978年的时候是220国际元,到了2012年大概达到了9100国际元,这个国际元是一个PPP(购买力平价)的一种算法,它是为了多国之间在购买力平价是可以比较的这样一个。我国已经明显地由一个低收入国家迈入了一个上中等收入国家。
而且我们的国际贸易在1978年的时候占全球的份额不到1%,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11%,我们虽然有重工业,但总体制造业的实力是比较弱的,但我们现在制造业的增加值已经超过
2
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是从大量上来看。另外一个,在城镇工作或生活六个月以上的城镇人口统计,我们已经达到52.6%,这些数据都表明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确实在总量上发生了一些重大的结构变化,首先生活在农村的人已经少于生活在城市的人,我们的经济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我们的增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2、我国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
但我们也看到,在快速增长这些很好看的数据的背后我们的一些基本面已经在发生变化。当然,我们正式地在党的文件里表达的是:我们总的基本面是没有变的,但我们仍处在大有作为,可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变化,这在中央经济工作文件和十八大,以及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有阐述。这个暗含着我们的内涵和条件,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看到过去30多年我们取得伟大的成绩,我们需要重新来认识一下我们现在当前所谓的国情或经济的基本条件。
(1)从人口的角度来看
首先我们从人口来看,今年的统计局公布,如果是按15岁到60岁年龄的工作人口来(算),2012年出现了净下降,但如果从全球可比的口径,我们用15岁到64岁的可比口径来算的话,我们现在总的劳动力人口还没有到下降的时候。据联合国的预测,大概是2015年以后开始达到峰值,以后绝对量还是下降,但目前来看,我们看到这个增速已经面临下降了,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在现在来看,去年整个经济形势不太好,整个形势增速是往下走的这样一个形势下,我们的整个就业形势并没有恶化,而且今年春节过后,各个地区的“招工难”,工人短缺,特别是有特别技能的工人短缺的问题日益明显。所以,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第一个我们要正面的认识。
(2)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
第二个,我们看到,工业化,工业化其实是有一些全球性的共同特征,虽然越往后,工业化里边加入了一些信息化等新的内容,我们站在现代的时点上,我们的工业化比前些年、前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前,英美的、德国的、日韩的工业化,我们的内涵确实更宽了,但它基本上一些共同特征还是有的,它的产业结构特征以及以工业化为特点为代表的一些重大的制造,如建筑、基础设施、钢铁、水泥等这些特征是有一些共性特征的,从这些来看,一般国际的规律到了这个时候,到了一万二千国际元或理解成一万二千美元这样一个水平的时候,
3
我们会看到很多这些产品,比如我们看到钢铁、水泥、汽车人均保有量,它的绝对增量或增速的峰值都会出现。我们现在也能看到,根据我们的预测,我国的钢铁产能、水泥产能等峰值也很快就要出现,我们原有的,基础设施现在的空间虽然还有,但也能看到高增长的那种态势已经在往下走,现在我们做的很多是连接,如地铁,当然还有很多空间,但总体上说,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已经在下降,这是一个。我们看到工业化的一些实物量的特征也在变化,这是第二点。
(3)从技术的角度来看
第三点,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我们一直在说,追赶型国家有一个特征,别人在前面都做了,比如它有新的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买,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或直接引进、直接投资,在你这儿生产,把这种技术逐渐地传递到我国,或通过学习的过程逐渐变为我们的技术,这个过程中,比自己去创造、去摸索,它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后发国家可以利用先行国家的制度、技术、管理经验、人才等方面的已有的一些现成经验或现成条件来实现它的快速增长,所以它的技术追赶的速度还很快,释放出来的劳动生产力增长速度会很快,但国际上也有一个这样的经验,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高度以后,特别是当你很多的追赶直接可以模仿或直接购买学习的技术越来越少的时候,你释放出来的动力就会明显减少。目前,中国从技术说跟国际先行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也能看到现在有很多领域,如高铁、一些IT等等,还有一些新能源,像汽车,我们有一些技术前沿其实已经在接近技术前沿,这是一些好的迹象,但同时也给我们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向别人直接拿过来,拿来主义这样的一些学习方法,它的作用已经在下降,所以我们通过直接购买技术的这种空间已经在下降,这是从一种技术的角度,这是第三点。
(4)从出口的角度来看
第四点,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是,我们的出口的一些特征也在发生变化,近些年来,中国的一个快速的工业化或快速的增长,确实跟充分利用外部市场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现在看到,现在我们面临的明显的两头挤压的问题日益突出。所谓的两头挤压,我们在产能过剩中,我们现在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传统的低的劳动力的竞争优势在下降,同时我们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又要跟欧美、日本、韩国等这些技术先进国家进行直接产业升级上面的斗争,我们向高走,面临着一些竞争的压力;向低走,像印度、越南、墨西哥以及印尼等这些国家也在迅速地追赶,而且它们的劳动力比我们还要便宜,墨西哥比我们略贵,但我们现在已经在越来越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