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Q/T<1时表示投入产出回报小于投入产出期望;
有上述模型可以推知,当Q/T=1或Q/T>1时为受教育者及其家庭在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中的最理想状态,这也是衡量微观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现状的重要标准,然为时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失衡现象则是Q/T<1,投入产出回报小于投入产出期望。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微观模型进行推演,不难发现影响受教育者及其家庭进行高等教育投入产出过程中的各个微观因素,其主要集中在物耗投入、资金投入、时间投入、工作满意度、工资报酬、工资报酬转化率、回报期望值、回报期望转化率。在整个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微观模型中,当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高等教育成本不断的增加,投入产出回报率将不断的降低;当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投入产出回报率也将不断的降低。
三、微观视角下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若干建议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基本状况和基本特征,以及导致微观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失衡现象产生的诱因,深入透视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微观模型中的各个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提高微观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通入产出效益的有效措施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
第一,积极转变对高等教育的观念。引导受教育及其家庭、高等院校对高等教育的观念根据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进行转变,以市场为导向转变高校培养人才的观念,加强高校中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力度,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积极营造有利于高校学生及其家庭、高等院校转变观念的社会氛围,把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为既促进社会进步,又提高个人素质的公益事业床抓不懈。
第二,积极推动对高等教育的内容改革。根据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不断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内容的改革,增加高等教育的实践部分,通过教育改革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有机的结合到一起,缩减高等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与此同时要引导高校学生积极的走向社会,参加社会的实践机会,适当减少脱离实际理论知识,加大实践性课程的设置。
第三,深化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体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进行改革,统筹兼顾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计划经济成分与就业市场中的市场经济成分之间的矛盾,即有计划的进行高等教育投入
5
与无计划的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
第四,增加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保障性投入。进一步扩大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降低高等教育资金救助的门槛,加强对困难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保障,扩大社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普及面,与此同时鼓励高校在对学校勤工俭学方面项目的建设,将高校中可以有学生担任的工作分配给需要救助的高校学生,把社会救助和自己救助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第五,广开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有效就业。切实将保就业、促就业作为高校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指导方针,进一步创新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形式,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地制定和实施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并以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就业来衡量就业工作开展质量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1996.12
[2]蔡克勇.转轨时期高等教育投入制度研究[M].2006.12 [3]郜风涛.中国就业制度[M].2009.5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