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第①段:由否定啄木鸟是益鸟的说法开篇,并对此提出疑问。 第②段: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分析鸟无好坏之分,否定了“啄木鸟绝非益鸟”的说法。 第③-⑤段: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和防治病虫害三个方面说明啄木鸟发挥的积极作用。 第⑥段:总结全文,表明啄木鸟是益鸟,并呼吁大家对其进行保护。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 若:像,如同必 .C.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之 .D.言和而色夷 和:谦和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A(3分)
【深度解读】本题考查课内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A项,“岁”的意思应是“每年”。 10.下面句子中加点司古今意义不同的义項是( ) A.有司业、博士カ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C.自谓少吋用心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A(3分)
【深度解读】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A项。“博士”在句中指古代学官名,现在常指学位的最高一级。B项,古今义均为“(语言、文章等)通畅”;C项,古今义均为“多用心力”;D项,古今义均为“机遇,时运”。
1l.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C(3分)
【深度解读】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C项,从选文来看,作者确实对马生赞赏有加,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条件,专心治学。
第Ⅱ卷
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3分。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12.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8分)
(1)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2)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3)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___ ___,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北风卷地白草折,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非淡泊无以明志, 。 (诸葛亮《诫子书》)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1)长河落日圆(2)恨别鸟惊心(3)海内存知己(4)但愿人长久(5)胡天八月即飞雪(6)非宁静无以致远(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每空1分,共8分)
【深度解读】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1)-(6)题为直接型可默写题,考生根据给出的上句或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7)题为理解型默写题,抓住“乐观、自信的品格”“对理想执着追求”等提示信息不难写出答案。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圆”“己”“致”“齐”等字的正确书写。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况守时,府治”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亚負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业,水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择]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好: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 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文卷悉烬 悉: ⑵喝使归舍 舍: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13.(1)全,都 (2)房舍,住宅(每小题1分,共2分)
【素养落地】本题考查课外文言词语释义,考查的虽为课外文言文重点词语的意思,但意在考查考生课内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要求考生不仅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还要有一定的知识运用能力。命题很好地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内迁移】(1题中的“悉”与《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意思一致,“全,都\的意思。(2)题中的“舍”与《桃花源记》中“屋舍俨然”的“舍”意思一后,都是“房屋、住宅”的意思。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译文: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1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2分)
【深度解读】本题考查课外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如果句中含有特殊句式或词语的特殊用法,也要准确翻译。如前半句是一个判断句,“也”字表示判断,不翻译,“固”在句中是“本来”的意思,后半句是一个反问句。“何”字的意思是“如何,怎么”。
15.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1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于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奏请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的责任。(3分)
【深度解读】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结合具体事件和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从况钟的言行来看,他在府衙失火后虽责罚了因失职造成火灾的小吏。但上奏时主动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由此可知况钟勇于担当,考生可据此分析。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16-19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日:“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参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哭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话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 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
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十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 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鮮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 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选自《中山日报》,有刪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6.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3分) 人生阶段 小时候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每空1分,共3分) 【深度解读】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慨括,根据題干②——的范围提示和表格中提供的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可锁定相应的段落。即第(1)空对应③④段,第(2)(3)空分别对应的是⑤段和⑥⑦段。考生根据段落内容感括作答即可,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17.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 分)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参考答案】“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4分)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⑶ ⑴ 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