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步改革方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23:22: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步改革方案

2012年9月(第三稿)

为了执行校长关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指示,学院决定拿出微生物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三门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由实验中心牵头制作教改方案,将于2012年下半年正式实施。

所谓教学科研一体化,指的是原教学资源转变为教学科研一体化资源,原单一的、固定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分散的、相对灵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即将原教学实验室、教学资产、教学资金和教学实验人员全部投入科研;本科生不再定时、定点、定内容地集中进行教学实验,而是分散到各个课题组,由课题组教师和研究生作为指导本科生实验的主要力量,完成大纲要求的基本教学任务,机动灵活的完成教学任务。

科研教学一体化的优点是可以在科研实践中提高本科生实验能力;指导实验时间相对灵活,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将学生引入实验室、课题组中;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内容不必完全相同;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进一步盘活,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维护更加直接;同时,将实验员编组入科研团队,有利于提升实验员的科研学术水平。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 实施课程:

微生物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 2、相关实验室面积:

目前三门实验课程实验室面积见下表,约占实验中心总面积28%。

微生物学实验 256 实验室面积(m2) 2 实验室个数 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128 1 药物化学实验 96 1 汇总 480 4 以上实验室由学院负责收回,建立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实验平台,供短期内没有实验室的青年教师借用,以促进其迅速走入科研正轨。(注:目前微生物实验中存在一个微生物展示系统实验室(128 m2),主要用于学生观察各种微生物形态。这部分实验并非每个课题组均能承担,是否可以暂时不列入改革中?)

3、涉及学生人数:

目前实验中心承担的三门实验课程涉及班级数、学生数和人时数见下表,约占实验中心总数的1/3。

实验 2012年班级数 2012年学生数 2012年人时数 微生物学实验 19 538 26816 分子生物学实验 14 421 12512 药物化学实验 11 329 9168 汇总 43 1288 48496 注:目前微生物学实验涉及生工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公办民办共10个班、药学院药学类(公办)、药剂学(民办)共4个班、食品学院食品类(公办)、食品工程(民办)共4个班、国教学院制药工程1个班,共计19个班。分子生物学实验涉及生工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公办民办共10个班、药学院和食品学院4个班(涉及班级的实验数不同);药物化学实验将涉及制药工程4个班、药学院药学类(公办)、药剂学(民办)共4个班、国教学院制药工程1个班,共计11个班。

随着招生的变化,今后涉及班级数可能会有所增加。 4、指导教师

目前微生物实验指导教师数6-8人:袁丽红、熊强、蔡恒、李霜、李莎、陆丽霞以及柏建新、申宁(偶尔参与)等;药物化学实验指导教师3人:方正、王玉斌和朱颐申;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教师4人:许琳、李艳、郝宁、胡南。

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改革后,学生将分配到课题组中,分散、灵活的进行实验。如果按照每课题组每年指导20-30名学生计算,约需要微生物学实验10-15个课题组(分两学期进行,每学期10-15人)、药物化学8-10个课题组、分子生物学5-8个课题组。目前的学院教师基本可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微生物实验 袁丽红 熊强 蔡恒 李莎 李霜 陆丽霞 柏建新 李晖 陈可泉 纪晓俊 任路静 韦策 刘洋 分子生物学实验 许琳(严明、李艳、郝宁) 贾红华 谢婧婧 李霜 何冰芳 姜岷 徐虹 陈怡露 胡南 药物化学实验 郭凯 李振江 韩世清 周国春 方正 韩萍芳 朱建良 刘晓宁 应汉杰 胡永红 陈国广 于荣华 邹巧根 5、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和实验考核

实验内容:由于学生分配到课题组进行分散实验,原本的实验内容可能不能

适应所有的指导教师,需要建立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学生掌握相应的核心实验能力,在考虑现在实验大纲的要求,由原本确定的要求转变成为能力考核上,实验报告书写可以多样化。

实验方式:学生的实验安排由指导教师安排,最终以能力考核为目标,实验任务由各老师自行确定。学生实验时间灵活化,可以不占用课程时间,给学生更多的进入科研、课题和实验室的时间。

实验考核:在学期末,本科生的平时实验成绩由相关研究生根据平时表现和实验报告给出,占70%;由实验中学组织课题组交叉进行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场考试,考试成绩占30%。成绩由实验中心收集、汇总和登录。 6、教学工作量的调整

目前三门课程教学工作量和实验员准备工作量具体见下表:

实验 教学工作量 实验员工作量 微生物学实验 1977 637 分子生物学实验 413 306 药物化学实验 563 417 汇总 2953 1360 教学工作量涉及到11位教师,工作量约在100-450标时之间,转换为津贴为3200-14400元(平均按副教授32元/标时计算)。2011年各位教师实验指导工作量如下表:

姓名 标时 姓名 标时 申宁 120 许琳 294 袁丽红 458 郝宁 160 蔡恒 198 李艳 73 熊强 258 胡南 47 李霜 71 方正 223 李莎 344 王玉斌 118 陆丽霞 柏建新 353 198 朱颐申 127 经测算,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指导每个学生的标时数为3.6标时(总48学时,占大多数),或4.8标时(64学时,仅生物工程类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每个学生的标时数为1.4标时(32学时实验)。实验消耗费按照学校规定和实际情况计算,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指导每个学生的实验消耗费为160元/人(64学时),或120元/人(48学时);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每个学生的标时数为80元/人。若按照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改革,每位教师每年指导20-30名学生计算,可获得教学工作量72-108标时,平均收入为2300-3500元之间(微生物学实验);或者28-42标时,平均收入为869-1344元之间(分子生物学实验)。实验消耗费则为2400-3600元(微生物学实验),或1600-2400元(分子生物学实验)。两项总计费用在4700-7100元(微生物学实验),或2500-3800元(分子生物学实验)。按照30

名教师计算,每位教师将获得约100标时工作量,部分教师收入减少5000-10000元左右。

同时,由于实验课程分配到了课题组,相应的实验员工作量计算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012-2013第一学期仅有一半的学生参与微生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人数分别为364人和81人。 7、实验消耗费的分配

目前三门课程实验消耗费具体见下表:

实验 消耗费(元) 微生物学实验 64040 分子生物学实验 22920 药物化学实验 31280 汇总 118240 若按照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改革,实验室消耗费用将按照一定的折算比例列入相应指导教师手中,即指导教师按照指定的费用额度凭发票到实验中心结算。 8、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目前三门课程涉及的仪器设备数和相关价值具体见下表:

实验 设备数(台套) 设备费(万元) 微生物学实验 138 54.6 分子生物学实验 69 54.15 药物化学实验 22 6.83 汇总 229 115.58 实验仪器设备除贵重、特殊仪器外,暂时留在相应实验室,作为公用平台仪器设备使用。仍在实验中心建立台账,统一管理。 9、实验中心功能转变

实验中心目前有实验员7名:刘洋、宫长斌、韦策、孟政杰、张霞、曾杨和盛爱红。今后的工作包括实验中心其余未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实验准备工作、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工作量、设备管理工作量、部分实验指导工作量和实验考核工作量。同时,加强实验中心的管理功能,由原本的实验准备转变成为实验仪器设备、进程管理。部分实验员通过申请,主动参与到各科研课题组中。 10、实验科研教学一体化改革程序:

第一周 分别召集院领导、各课程组长、实验中心人员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会议,确定参与教师、课题组;

第二周 召集院领导、各课程组长、实验中心人员和各课题组教师、研究生召开实验教学改革会议,具体介绍改革内容和方法;由课程组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实验的基本要求、核心技能、评价指标,并告知各课题组带实验的相应老师及研究

生;

第三周 课题组-学生分配:实验中心将根据课题组和学生的数量,采取盲选法,将学生合理的分配到各个课题组中,并组织学生与课题组老师(研究生)见面。

第四周 实验预约:课题组和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制作教学实验进度表。

第四周-第十八周 学生进行实验:原则上按进度表完成,教学内容可以根据课题组的需要自定,但大纲能力要求的基本操作必须掌握,研究生是本科生实验指导的主要力量,包括批改实验报告。

第十周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阶段评估:实验中心组织相关专家检查实验教学情况,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作出阶段评估。

第十九周-第二十周 实验成绩评定:学期末,本科生的平时实验成绩由相关研究生根据平时表现和实验报告给出,占70%,课题组(交叉实验考核)还要对本科生进行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两场考试,考试成绩占30%。成绩由实验中心收集、汇总和登录。

第二十周 实验效果总结:召集相关教师开实验教学改革会议总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便于下一周期实验教学改进,并对下学期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安排。

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初步改革方案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sahi2m1ze3y3j84vsq02xzhu2kzfw009p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