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该反应中乙醇及氧气的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且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等于2.3g+4g=6.3g,而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是2.2g+2.7g=4.9g,所以X是生成物,且质量是6.3g﹣4.9g=1.4g,其反应的表达式为乙醇+氧气→二氧化碳+水+X. 【详解】
A、由以上分析知X等于1.4g; B、2.3g乙醇中含有的碳元素质量是2.3g×
=1.2g,反应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是2.2g×
=1.6g,碳=2.4g,
元素质量是2.2g﹣1.6g=0.6g,碳元素质量不等,所以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水中的氧元素是2.7g×
两者中氧元素的和与反应的氧气质量相等,因为乙醇中还含有氧元素,所以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反应的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是2.3g×含有氢元素;
D、由以上分析知X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1.2g﹣0.6g):2.3g×故选B。
11.“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题意
1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B.+2
C.+3
D.+4 =3:4;
=0.3g,而水中的氢元素质量是2.7g×
=0.3g所以X中不可能
A.x的值是19
B.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7:13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反应前的总质量为14g+26g+3g+5g=48g,反应后的总质量为2g+xg+3g+36g=(41+x)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41+x=48,解得x=7,则有:
A、x的值是7,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使不反应的杂质,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甲、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在反应增加是生成物,甲和乙反应生成丁,丁一定是化合物,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4-2):(26-7)=12:19,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的直方图及数据计算出未知的质量,再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尤其注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使不反应的杂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分子______。 ②二氧化氮分子______。 ③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④标出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⑤铝土矿主要成分______。 ⑥生理盐水中的溶质______。
【答案】2O2 NO2 2OH- PO5 Al2O3 NaCl
2【解析】 【详解】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几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加几,2个氧分子可以表示为2O2;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二氧化氮分子可以表示为NO2;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
-21要省略。几个离子就是在离子符号前加几,2个氢氧根离子可以表示为2OH-;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 ④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可以表示为PO5;
2⑤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可以表示为Al2O3; ⑥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可以表示为NaCl。
14.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 【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2H5OH+3O2【解析】 【详解】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时。木炭是可燃物,空气提供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则物质会燃烧。乙醇完全燃烧是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点燃2CO2+3H2O 清除可燃物
C2H5OH+3O2点燃2CO2+3H2O。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C2H5OH+3O2点燃2CO2+3H2O、清除可燃物。
15.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C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 (1)将甲t1°
C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 (2)t2 °
【答案】增加溶质甲或蒸发溶剂 甲?乙 【解析】 【详解】
由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C时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1)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可以使某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将甲t1°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甲或蒸发溶剂。
C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由图可知,t2 °C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则该温度下(2)t2 °
的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则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
16.某品牌矿泉水,其外包装上部分文字说明如图所示,请从化学的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钾中氯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标出偏硅酸(H2SiO3)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25℃时,该矿泉水呈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4)100ml的该矿泉水中,镁元素的质量为_____ug。 【答案】Cl- HSiO 碱性 48
23【解析】 【分析】 【详解】
(1)氯化钾中氯离子的符号是Cl-;
(2)偏硅酸(H2SiO3)中氢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故硅元素为+4价 ,表示为HSiO;
23(3)由该矿泉水的外包装可以看出,25℃时,该矿泉水的pH为7.2-7.5大于7,故该矿泉水呈碱性; (4)MgSO4中Mg的质量分数为
+4+424?100%=20%,100ml的该矿泉水中,MgSO4的含量为240
24+32+64ug,故Mg的含量为240 ug×20%=48 ug。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
(2)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C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
【答案】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或实验后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等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 【分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