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①写出了诗人凿通西湖后的喜悦之情。“绿鸭”“忘情地”写出了鱼鸟的欢情,以及诗人见此而喜悦的心境。②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之情。“展尽”既写湖面开阔,又写出了诗人极目远眺,胸怀舒旷之感。③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想要归隐之情。“愿”朝廷赐一个闲散的州郡,暗示了诗人厌恶官场庸俗的生活,想做一个“渔叟”,恬适清闲地度过一生,体现了归隐之意。
4.(2019湖北武汉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9分)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单于以百辆毡车的隆重礼仪迎娶昭君,又予其以“黄金杆拨”为标志的豪奢生活,可谓胡恩深矣。 B.弹琴劝酒之时,还有余暇眼看飞鸿,这份从容淡定正与“春风手”相呼应,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 C.随行的侍女听了垂泪,路上的行人听了回首,这从侧面说明了王昭君弦上所流露的哀情感人至深。 D.全诗胡汉对比,非止一处,汉恩胡恩的浅深是明比,弹琵琶劝胡酒中的隔膜与垂泪回首中的知音是暗比。 (2)请结合对全诗的理解,分析“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两句蕴含的情感内容。 (6分)
答: 答案 (1)B
(2)①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②胡恩虽深却不相知的孤独。③由孤独而生的家国之思。
解析 (1)“从容淡定”“表现了王昭君琴艺的高超”错误。“弹看飞鸿劝胡酒”一句提到“飞鸿”是为了表现王昭君的思乡之情,并不是为了表现她“从容淡定”和“琴艺的高超”。
(2)解答本题,应当结合诗句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句进行考虑。“汉恩自浅胡自深”是表达汉恩不及胡恩深的哀怨。“人生乐在相知心”表达的是不相知的孤独。另外“飞鸿”“行人”“回首”等则是表现家国之思。
5.(2019四川成都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自 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
[注]
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 蟠木:弯曲的树。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
答: 答案 (1)A
(2)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福”,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解析 (1)“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指生活困窘。
(2)从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可以看出诗人知足常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饱腹暖身即可。从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可以看出诗人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妨“长福”,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生活态度。颈联的“岂羡”“宁争”表现了诗人的不羡不争、淡泊名利。尾联的“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据此,合并相似内容,分点作答即可。
6.(2019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旅中送迁客
吴 融
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
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 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 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要去凭吊屈原,实际暗示朋友被贬的遭际。 B.颔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对仗工整,注重色彩,用冷色调渲染了离别的心情。 C.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友人之作,情感真挚,格调相同。 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洁精当,感情深沉含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