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建立严格的施工图设计管理制度和交底制度。
——在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时,应重点关注施工图设计深度能否满足全面施工及各类设备安装要求,施工图设计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各专业工种之间是否做到了有效配合等。
——施工图设计基本完成后,应召开施工图会审会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审阅施工图文件,设计单位应进行技术交底,介绍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及时沟通问题,修改不符合实际和有错误的图纸,会议应形成书面纪要。 第三,制定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设计单位应当提供全面、及时的现场服务,避免设计与施工相脱节的现象发生,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对确需进行的变更,应尽量控制在设计阶段,采用层层审批等方法,以使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因设计单位的过失造成设计变更的,应由设计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管理要求执行各项设计报批要求,上一环节尚未批准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杜绝出现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现象。第五,可以引入设计监理,提高设计质量。 五、工程招标 1.招标
◆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招标前期准备 ——招标公告
——资格预审公告的编制与发布
◆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
——招标人肢解建设项目,致使招标项目不完整,或逃避公开招标;
——投标资格条件因人而设,未做到公平、合理,可能导致中标人并非最优选择; ——相关人员违法违纪泄露标底,存在舞弊行为。 (一)工程招标流程
◆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程序,以及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 第二,工程立项后,对于是否采用招标,以及招标方式、标段划分等,应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牵头提出方案,报经建设单位招标决策机构集体审议通过后执行。
第三,建设单位确需划分标段组织招标的,应当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划分标段时,应当考虑项目的专业要求、管理要求、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以及各项工作的衔接,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方案,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 第四,招标公告的编制要公开、透明,严格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不得根据“意向中标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建设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代理招标。
第五,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需要编制标底的,标底编制过程和标底应当严格保密。 2.投标
◆ 投标主要包括: ——项目现场考察 ——投标预备会
——投标文件的编制和递交 ◆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
——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存在舞弊行为; ——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或挂靠、冒用他人名义投标,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等。 ◆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对投标人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投标人之间串通舞弊。
第二,科学编制招标公告,合理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尽量扩大潜在投标人的范围,增强市场竞争性。 第三,严格按照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文件中确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对投标人进行实质审查,通过查验资质原件、实地考察,或到工商和税务机关调查核实等方式,确定投标人的实际资质,预防假资质中标。
第四,建设单位应当履行完备的标书签收、登记和保管手续。签收人要记录投标文件签收日期、地点和密封状况,签收标书后应将投标文件存放在安全保密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 3.开标、评标和定标
——开标时间和地点应当在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 开标、评标和定标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 ——开标不公开、不透明,损害投标人利益;
——评标委员会成员缺乏专业水平,或者建设单位向评标委员会施加影响,致使评标流于形式; ——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串通作弊,损害招标人利益。 ◆ 主要管控措施:
第一,开标过程应邀请所有投标人或其代表出席,并委托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和公证。
第二,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确保其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具备招标项目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严格保密。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
第三,建设单位应当为保证评标委员会独立、客观地进行评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得向评标委员会成员施加影响,干扰其客观评判。
第四,评标委员会应当在评标报告中详细说明每位成员的评价意见以及集体评审结果,对于中标候选人和落标人要分别陈述具体理由。每位成员应对其出具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第五,中标候选人是1个以上时,招标人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由决策机构审议决定中标人。 4.签订合同
除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统一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设单位应当制定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工程合同管理和履行中的职责,严格按照合同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第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各类分包合同、工程项目施工内部承包合同应当按照国家或本建设单位制定的示范文本的内容填写,清楚列明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等各项具体标准,有施工图纸的,施工图纸是合同的重要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合同履行执行情况台账,记录合同的实际履约情况,并随时督促对方当事人及时履行其义务,建设单位的履约情况也应及时做好记录并经对方确认。 六、工程建设 基本流程见图:
(一)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的主要管控措施 ◆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有:
——盲目赶进度,牺牲质量、费用目标,导致质量低劣,费用超支; ——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存在质量隐患。主要管控措施如下。 ◆ 在工程进度管控方面:
第一,监理单位应当建立监理进度控制体系,明确相关程序、要求和责任。
第二,承包单位应按合同规定的工程进度编制详细的分阶段或分项进度计划,报送监理机构审批后,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开展工作。制定的进度计划应当适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条件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与承包单位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的供应计划协调一致。确需调整进度的,必须优先保证质量,并同建设单位、监理机构达成一致意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