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1 7:44: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一现代文阅读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4题。(共16分)

成都的卖水人

①成都有一句谑语,叫作“南门大河没有盖”。那意思是,你要死就请便,往河里跳都行。但 是,河不是溺死人的,而是养活人的。

②四十年代成都自来水厂的供应面极小,居民绝大部分的吃水用水,不是河水,就是地下水。 所有的公馆里,家家有口井;没有井的居民则是用挑来卖的河水。挑河水卖的人一般是穷苦人家 靠出卖力气维持生计的男子。

③当年没有井的成都住家户,大都是论月向挑河水卖的人包水的,家家都有一只贮水缸,挑 水的每天来给倒满。以当时的币值,离河近的城圈周遭的人家,包一月每担河水大概只需块把钱, 离河较远的也不过两元钱,通常一家用两担水,每家人买水的支出不过四五元。为了多挣一些钱, 挑水卖的人都尽量多揽些生意,每天要挑很多趟水,收入依然微薄。

④挑水卖的人摸索出一种以两人为一组的流水作业法。一人从河里装满水挑进城,另一人 就接挑上肩,而把自己的空桶担交换给第一人,挑着接过来的满桶水送到包水的人家,如此周而 复始。这样既节省了体力乂节约了时间。我经常在新南门城门洞一带看到这种空满担的交换, 不用歇下担子,两人的肩膀一凑,桶担就换过来了,桶面上放一块小木板,交换时一滴水也不会 外溢。

⑤挑着满桶水时卖水人吆喝着一种短促的有节奏的号子,一是为了哼哼着减轻疲劳,一是 为了招呼行人让路。一到送水人家门口,则以同一调子提高了声音,用以招呼用水的主人。

⑥成都人很讲情义,乐于助人。这种情义不是时下所说的哥们儿义气,而是一种淳朴的人情 味。卖水的和主人家混熟后,主人家央他做点儿下力活也肯帮忙。我的一位住在南城纯化街的 朋友,自己是教书的,家里只有寡母一人。成都烧饭用木柴,买来的是大块的,必须劈成小块才能 塞进灶洞。这位寡母劈不动,不曾央请,送水的汉子就主动效劳,只酬谢他一点儿很少的代价。 有时,只请他吃一顿饭,连钱也不肯收。留饭大致是阴历初二、十六打牙祭的日子。之所以规定 为初二、十六,是因为不少人家,朔望血是茹素的,因此朔望的次日开荤就成了习惯,这打牙祭 的日期也就约定俗成了。

⑦如果你注意一下,便可发现这些挑水卖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都赤足,连草鞋也不穿一双。

你以为这是为了节约,舍不得买草鞋,故而甘愿用光脚板走路吗?不然。这里包含着一种职业道 德。他们不在河边舀水,以避开岸边洗菜淘米浣洗衣服的地方;都要涉水走到离河岸有一定距离 的水面,两只桶不离肩头,迎流俯身一舀,就是满满两桶水挑着上岸了。这事我亲闻之于一个挑 水人,他说:“我们卖的是'

河心水',没得一丝丝脏的,行有行规嘛,未必担桶水就可以不讲良 心?”

⑧我相信这一自白的真诚。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顾自己方便,不讲职业道德。 比起这种人来,被挑水人称之日“讲良心”的行规,多值得称颂而且推广!我曾将挑水人的话告 诉一位熟人,谈时正经过一个门口,被一位看门的大爷听到了,他接茬道:“硬是,不信你早上到 南门大桥上去看嘛!”

⑨如今当然再也没有以挑水卖为生的人了,自来水已结束了这一职业,而且,现在成都城外 的河水早已不复往昔的粼粼清波。

⑩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

(作者:何满子。有删改)

【注】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1 .作者“每每忆起当年挑水卖的人”,认为“他们是大有令人慨叹的理由的”,这理由有哪些?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4分)

【答案】①卖水人社会地位低下,却乐于助人、重情重义。②挑水是很辛劳的苦力活儿,卖水 人却勤于摸索、讲究方法。③卖水人收入低微,却很重视职业道德、讲良心。(意思对即可。一 点1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共4分)

2 .第⑥段写了打牙祭的内容,与题目关联不大,作者为何写这些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①打才祭之日留卖水人吃饭,表现出主人家的诚意;这与卖水人主动帮助主人家的事 例共同体现段首的“成都人很讲情义”。②打牙祭的内容,使对留饭的叙写更具体,也是对成都 风俗的介绍,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一点2分,共4分)

3.将第⑦段画线句删去并不影响上下文衔接,这句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①设置了 “挑水人赤足究竟是为什么”的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也使行文生出波澜。

②以设问句强调挑水人赤足不是为节约,自然地引出赤足的真正原因,加深读者印象,从而强化 了挑水人重职业道德的形象。(一点2分,共4分)

4 .本文选自何满子先生回忆自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生活的《蓉城忆往》,作者将其放入《蓉 城忆往》可能有哪些意图?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作答。(4分)

【答案】①通过写成都卖水人来追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都的城市风貌及百姓生活。②表达 对以卖水人为代表的普通成都人的赞美。③通过对成都卖水人职业道德的赞美,表达对当前服 务行业不讲职业道德现象的批评。④表达对“挑水卖”这一职业的消失及成都城市变迁的感慨。 (一点1分,共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4题。(共16分)

家有斑鸠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一一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 不由得

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 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一一咕 咕”的叫声。

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三层小洋楼 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 的花木。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儿,在 人刚打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它们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 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 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 群敢于光顾的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 是短时间的事。[甲]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 的年月,已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 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 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 灭绝一一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 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 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 乎丑陋的一种鸟儿。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 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鹭。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一一 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仅由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 下,可以从窝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悟的,懒得连窝 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 以为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们。它们还是飞走了。

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 围墙上起飞了,飞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抛撒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

2021年河南中考语文专项练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snfs8unwg8az813jgo32teb88j4i5005u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