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 【答案】B 【解析】 【详解】
B. C. D.
A.钠离子电子式为Na+,选项A正确;
B.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氨气中存在3个氮氢键,氮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氨气的电子式为:
,选项B错误;
C.一氯甲烷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选项C正确;
D.氢氧根的电子式为答案选B。
,选项D正确;
4.一种镁盐水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丝绒为负极 B.镁极上产生大量H2
C.电子由镁极沿导线流向钢丝绒极 D.反应片刻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金属性强于铁,故镁为负极,钢丝绒为正极,选项A错误;
B、镁极上镁失去电子产生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氢氧化镁,选项B错误; C、镁为负极,钢丝绒为正极,电子由负极镁极沿导线流向正极钢丝绒极,选项C正确; D、反应片刻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氢氧化镁,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5.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又知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断开)1 的能量,现查知P—P键能为198 kJ·mol-1、P—O键能为360 kJ·mol-1、O=O键能为498 kJ·mol-1。若生成1 mol P4O6,则反应P4(白磷)+3O2=P4O6中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1 638 kJ能量 C.吸收126 kJ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
B.放出1 638 kJ能量 D.放出126 kJ能量
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所以反应P4(白磷)+3O2=P4O6的反应热△H=
6×198kJ?mol-1+3×498kJ?mol-1-12×360kJ?mol-1=-1638kJ?mol-1,即反应放出1638 kJ能量,答案选B。 【点晴】
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及反应热计算。明确反应热的计算方法是解答的关键。反应热的计算常用方法有:(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ΔH=E生成物-E反应物。(3)依据反应物化学键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Δ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4)根据盖斯定律的计算,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 6.下列各项中表示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
B.CH4的球棍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答案】A 【解析】 【详解】
D.N2的结构式:
A项、氟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为10,最外层为8个电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项、为甲烷的比例模型,甲烷的球棍模型应该用小球和短棍表示,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其正确
的球棍模型为,故B错误;
C项、NaCl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D项、氮气的电子式为:
,故C错误;
,将电子式中的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氮气的结构式,则氮气
的结构式为N≡N,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注意球棍模型主要体现的是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成键类型,比例模型主要体现的是组成该分子的原子间的大小关系。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B.苯、溴苯和乙醇可以用水鉴别
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D.甘氨酸(NH2-CH2-COOH)既能与NaOH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石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B.苯和溴苯密度不同,且都不溶于水,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 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水解时,18O位于乙醇中; D.甘氨酸(NH2-CH2-COOH)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 【详解】
A.石油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A项正确; B.苯的密度比水小,溴苯的密度比水大,且都不溶于水,乙醇与水任意比互溶,所以可以鉴别,B项正确;
18C.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水解时,O位于乙醇中,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OH和C2H518OH,
C项错误;
D.甘氨酸(NH2?CH2?COOH)含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氨基能和HCl反应、羧基能和NaOH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要注意烃类物质密度都小于水。
8.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Fe2O3(s) +2NH3(g)
2Fe(s)+N2(g)+3H2O(g) △H,实验
测得化学平衡时的有关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平衡常数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气体分压=气体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气体压强P2 >P1
C.平衡后再加入Fe2O3,则NH3转化率增大 D.M点的平衡常数Kp=【答案】C
【解析】分析:A、随温度升高,氨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B、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增大;C、Fe2O3是固体,增加量对平衡没有影响;D、先写出三段式,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算出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总物质的量,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生成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
详解:A、由图可知,随温度升高,氨的体积分数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该反应的△H>0,故A正确;B、由于Fe2O3(s) +2NH3(g)
2Fe(s)+N2(g)+3H2O(g)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
平衡逆向移动,氨的体积分数增大,气体压强P2 >P1,故B正确;C、Fe2O3是固体,增加量对平衡没有影响,平衡后再加入Fe2O3,则NH3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D、
Fe2O3(s) +2NH3(g)
2Fe(s)+N2(g)+3H2O(g)
起始量(mol) 2 0 0 变化量(mol) 2x x 3x 平衡量(mol) 2-2x x 3x
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得到(2-2x)/(2+2x)=0.25,x=0.6mol,气体总物质的量
=2+2x=3.2mol,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正确。
=,故D
点睛: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应用和图象分析,D选项,先写出三段式,由图可知M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得到(2-2x)/(2+2x)=0.25,x=0.6mol,算出平衡时氮气的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总物质的量,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生成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分压幂次方乘积,M点的平衡常数Kp=
。
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和B,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