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 - 共15个专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3:57: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0—2、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 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1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C.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 D.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12—2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双选,不考虑分解反应) A.HClO B.Al2O3 C.N2O3 D.SiO2

13—2下列关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氯气溶于水得氯水,该溶液能导电,因此氯气是电解质

B.CaCO3饱和溶液导电能力很弱,故CaCO3是弱电解质 C.导电能力弱的溶液肯定是弱电解质的溶液

D.HF的水溶液中既有H+、F,又有大量的HF分子,因此HF是弱电解质

14—2.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15—2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 B.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悬浊液区分 C.光线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则无丁达尔效应 D.只有胶状的物质如胶水、果冻类的才能称为胶体

题号 答案 1—2 2—2 3—2 4—2 5—2 6—2 7—2 8—2 9—2 10—2 11—2 12—2 13—2 14—2 15—2

错题通缉:

5

1—2【答案】B

【解析】有关化学用语常涉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模型等等,内容比较基础。学习中,我们力求从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式还是结

--+

构简式、-OH还是OH、-NO2还是NO2、-CH3还是CH3等辨析的角度落实。 2—2【答案】C

【解析】对常见物质俗称识记。明矾是KAl(SO4)2·12H2O. 3—2【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A选项燃烧热的定义是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如果生成气态水,就不是H2的燃烧热。所以A选项错误。C选项中两种物质虽然相差-CH2,但前者是酚类物质,后者是醇类物质,不符合同系物定义,错误;D选选BaSO4属于盐类,是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是指一定条件下能否完全电离的化合物,错误;B选项中Na2SO3具有强还原性,H2O2具有强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4—2【答案】D

【解析】A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B中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C中CCl4属于非电解质,答案选D。 5—2【答案】B

【解析】有关化学用语常涉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模型等等,内容比较基础。 6—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常用化学用语: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核素的表示,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A选项中的Br漏掉了8个电子,应为;C选项中是乙酸的结构简式而非分子式。 7—2【答案】D 8—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误;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B项错误;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C项正确;石油的分馏产物汽油为混合物,D项错误。 9—2【答案】C 10—2【答案】A 11—2【答案】A 12—2【答案】AC 13—2【答案】D 14—2【答案】A 15—2【答案】C

6

2016届高三选择题专项突破

第3集 离子共存问题

1—3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Ba2+、Cl、NO3 B.Pb2+、Hg2+、S、SO4

2—

2—

2—

C.NH4+、H+、S2O3、PO4

2—

3—

D.Ca2+、Al3+、Br、CO3

2—3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银氨溶液: Na+、K+、NO3、NH3·H2O B.空气: C2H2、CO2、SO2、NO C.氢氧化铁胶体: H+、K+、S、Br

2—

D.高锰酸钾溶液: H+、Na+、SO4、葡萄糖分子

2—

3—3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Al3+、Cl、CO3

2— —

B.H+、Na+、Fe2+、MnO4C.K+、Ca2+、Cl、NO3

— 2—

D.K+、NH4+、OH、SO4

4—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 C.0.1 mol·L-1AgNO3溶液:H+、K+、SO4—、I— D.0.1 mol·L-1NaAlO2溶液: H+、Na+、Cl—、SO42—

5—3.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CO3、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

2—

2—

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2—

D.CO3、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2—

6—3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K+、Na+、Cl、NO3 B.K+、Na+、Br、SiO3

2—

C.H+、Fe2+、SO4、Cl2 D.K+、Ag+、NH3·H2O、NO3

2—

7—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 mol·LB.0.1 mol·L

-1

的NaOH溶液:K、Na、SO42、CO32

-1

的Na2CO3溶液:K、Ba2、NO3、Cl

C.0.1 mol·L1FeCl3溶液:K、NH4、I、SCN

D.c(H)/c(OH)=1×1014的溶液:Ca2、Na、ClO、NO3

8—3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a2、Fe3、Cl

B. Ba2、Cl、Al3、H

C. Na、NH4、I、HS

++--

D. Na、Ca2、K、NO3

7

9—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

-1

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C.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10—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饱和氯水中 Cl、NO3、Na、SO32

B.c(H)=1.0×10

+-13

mol/L溶液中 C6H5O、K、SO42、Br

C.Na2S溶液中 SO42、 K、Cl、Cu2 D.pH=12的溶液中 NO3、I、Na、Al3

11—3.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H、I?、NO3?、SiO32 B. Ag、Fe3、Cl?、SO42?

C.K、SO42、Cu2、NO3

D.NH4、OH、Cl、HCO3

+---

12—3.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

C.Na、S2、OH、SO42

D.Na、C6H5O、CH3COO、HCO3

13—3.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

+---

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

白色沉淀生成;② 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含有Ba2

B. 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哈有Mg2

14—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别取样:①用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C. Ba2+

B.SO42

D.NH4+

15—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

A.Ba2+ 、NO3、NH4、Cl

B. Ca2、HCO3、NH4、AlO2

C.K+、Ba2+、Cl、HSO3

-D. Mg2、NH4、SO42、K+

题号 答案 1—3 2—3 3—3 4—3 5—3 6—3 7—3 8—3 9—3 10—3 11—3 12—3 13—3 14—3 15—3

8

最新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分类汇编 - 共15个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srub8dag16u75f0arbx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