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8:14: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编制:邢海波 徐亚妮 审核:付志鹏 2014-11-27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鉴赏中的常用表达技巧。

2、 掌握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的答题思路,并能够灵活地运用。 考点阐释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学习过程 一、【典例赏析】

1、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赏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设题:本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赏析。(4分)

2、 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问:“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二、【知识回顾】表达技巧的分类

修辞 手法 描写 表达 技巧 方式 抒情 方式 表现 手法 篇章 结构 三、【课堂考点探究】 1、修辞手法的考查:

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修辞有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借代、双关、对偶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高考安徽卷)

岁 暮① [唐]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题步骤

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结合诗句解释这种修辞格在诗中是怎样运用的。 ③指出运用此种修辞的艺术效果。 2、描写手法的考查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动静结合、渲染、烘托、白描、虚实相生等。 (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③分付:交付。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题步骤 ①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②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 ③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3、抒情方式的考查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2010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画 菊 郑思肖(宋末诗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①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②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 ③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妙用。 4、表现手法的考查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些和抒情手法相融合,如用典、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等。另外抑扬结合、象征也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 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①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诗(词、曲)中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 ③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 5、行文结构的考查 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有: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

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题步骤 ①点出行文技巧的名称。 ②阐述“志”的内涵或“景”和“情”的关联。 ③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 四、总结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套路 这首诗运用了×××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

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1.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表达了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感慨。 2.借代,“烟尘”“鼓角”指代边境战争,渲染出战争激烈残酷的气氛。对比,“岁暮远为客”与“朝廷谁请缨”,是作者崇高责任感、爱国情与现实的对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3.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4、托物言志。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抱香而死”“北风不落”的描写中可看出诗人笔下的菊花是一个不随时俗、孤高傲世的形象。诗人借菊表达出毫不动摇地维护民族气节的坚定信念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爱国精神和诗人宁死不屈,坚守民族大义的高尚气节。

5、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6、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搜索更多关于: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的文档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syx37gi7c2xzhv2l5d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