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全成本分析
污水处理费必须依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按照完全成本法将污水排放的全部成本内部化,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不退化。
污水处理厂的全成本包括污水排放的治理成本、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当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处理到无退化的排放标准时,排放污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均已内部化;当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但是排放标准低于环境无退化标准时,依旧会造成环境污染,带来外部成本;当污水处理厂排放未达标时,企业就成为产生环境污染的污染者,产生外部成本。通常,污水排放带来的环境损害是多方面的,造成直接损害和间接伤害,可能有短期损害,也可能有长期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可能是潜在的或未知的。通过提高排放标准,直到负外部性消除,此时的治理成本就是全成本。
为了评估污水排放的全成本,在设定不同地区水域环境制定环境无退化标准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的损害成本和修复成本纳入其中,使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基于环境无退化标准的污水排放治理全成本的定量化估算。自筹或BOT等形式建设和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已经考虑了运行和投资回报,并且因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边界和服务对象明确,因此可以确定一定排放标准下的治理成本,全成本模型如式(1)所示。
不同污水处理厂采取的工艺不同,受技术影响的成本可以反映在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成本中,因此依据会计核算准则,在实际计算中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成本可以表现为各项成本的线性加总,见式(2)。
2、案例研究
2.1污水处理厂样本的治理成本对比分析
通过计算(由于篇幅所限,仅展示整理后的结果),227座污水处理厂的单位治理全成本在1.01~6.97元/m3,平均治理成本是2.73元/m3,平均建设成本为1.70元/m3,平均运行成本1.03元/m3,普遍高于227座污水处理厂所在地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样本所在地居民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在0.10~1.80元/m3,平均居民污水处理费标准是0.76元/m3;工业废水处理费收费标准在0.40~2.50元/m3,平均工业废水处理费标准是0.98元/m3。
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成本不同,西部地区的平均治理成本最高,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低,见表1。
西部地区成本相对较高可能源于其地理地质原因导致建设成本增加,西部地区的平均管网建设成本为1.64元/m3,高于东西部地区的平均管网建设成本30%以上。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地理地质相似,但是东部地区的平均治理成本略
高,原因是东部地区普遍经济更为发达,因此资源利用成本相对较高,例如建设用地、劳动力、材料成本等。
执行不同出水水质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成本不同,见图2。88座执行一级A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治理成本为1.24~6.97元/m3,平均2.95元/m3;127座执行一级B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治理成本为1.01~6.86元/m3,平均2.60元/m3;11座执行二级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治理成本为1.61~3.96元/m3,平均成本是2.50元/m3;1座执行三级标准的污水处理厂,治理成本为1.18元/m3。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出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治理成本不断增加,且成本增速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从三级标准提升到二级标准,边际治理成本递增,这说明从一个很低的治理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治理水平需要成本大幅度提升,可能的原因是从很低的治理水平提高到较高的治理水平需要治理设施的更换和技术的更新;而从二级标准提升到一级B标准治理成本增幅较小,由于目前这两个标准执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