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N — 14 O — 16 Na — 23 Cl — 35.5 Ag — 108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塑料 D.木材 2、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C.空气质量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点燃 点燃
A.Mg + O2 MgO B.4Fe + 3O2 2Fe2O3
B.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D.CO2 + Ca(OH)2 = CaCO3↓+ H2O
5、碘-131(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具有放射性,对人体有害。而生活中的碘盐、碘酒所含的碘-127对人体无害。碘-131和碘-127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核电荷数均为5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 碘-127原子核外有74个电子 C. 碘-131原子核内有78个质子 D. 碘-131和碘-127核内中子数不同 6、根据图2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 都会析出晶体
D.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 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7、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答图4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拧干衣服 B.写粉笔字 C.燃放烟花 D.粉碎废纸 9、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B.大多数铁矿石中的铁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C.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增强温室效应 D.太阳能、风能是人类正在利用的开发的新能源 10、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
A.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上 B.稀释浓硫酸时,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C.用金属容器盛装食物,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D.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不接触笔尾金属体
[来源学。科。网Z。X。X。K]
1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都是绝缘体 B.有一定熔点的固体都是晶体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12、同学们对的一些做法进行的下列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雨天汽车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大
B.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由于二者反应降低肥效 C.用力向后划桨,船向前运动,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用食醋除水垢,是由于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能与酸反应 1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14.从图5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
B.乙实验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丙实验利用杠杆提起砝码的过程中省力但费距离,说明使用机械可能省功
D.丁实验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5.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6.8℃ B.成年人的手掌厚度约为10cm
C.—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成年人脉搏跳动的时间间隔约为0.2s
16.超市的购物小车被推开后,向前运动,最终停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小车的推力越来越小B.离开人手后的小车不受力的作用
C.刚离开手的小车相对于货架是运动的D.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7.假设导体没有电阻,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炽灯仍然能发光 B.电动机仍然能转动
C.电饭锅仍然能煮饭 D.电熨斗仍然能熨衣服 18.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一组是( )
①汽车行驶时,司机系着安全带 ②火车进站前,撤去动力,仍能进站
③上岸后的鸭子,振动翅膀,把身上的水抖掉
④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冰壶在冰面上继续向前运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图6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熔化,后液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20.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7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21.在图8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各电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A1、A3示数不变,A2、V示数变小 B.A1、V示数不变,A2、A3示数变大 C.A1、A2、V示数不变,A3示数变小
D.A2、V示数不变,A1示数变小,A3示数变大
22.甲、乙两容器分别装有密度为?甲、?乙的液体。今有A、B两个实心小球,质量分别为mA、mB,体积分别为VA、VB,密度分别为?A、?B。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为?甲>?A>?B>?乙,则
A.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B.若VA=VB,将两球都放入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A:?B
C.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乙、甲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相等
D.若mA=mB,将A、B两球分别放入甲、乙容器中,静止时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B:?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共18分)
23.针对图9所示的实验装置及探究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乙
(1)问题:为什么要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做怎样的运动?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机械能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能解释“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吗?请你在图10中用光学知识画图说明。若井中有水,井底青蛙的位置不变,由于________,青蛙观察到的井上范围将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