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双毛菌:如空肠弯曲菌 ③丛毛菌:如铜绿假单胞 ④周毛菌:如伤寒沙门菌
3、生物学作用: ①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②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③鞭毛具有抗原性,可帮助鉴别细菌 -特殊结构:菌毛
1、概念:某些细菌表面遍布着的一种细而短,多而直硬的蛋白性丝状物,称为菌毛,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2、组成:蛋白质
3、种类与作用:①普通菌毛:具有很强的粘附性 ②性菌毛:传递质粒 -特殊结构:芽孢
1、概念: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2、特点:①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 ②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④芽孢不能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其出芽转变为细菌才具有致病性。
3、生物学作用:①鉴别细菌 ②对细菌起保护作用
③杀死芽胞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细菌的形态检测法:
A: 不染色法:压滴法和悬滴法
细菌的生活状态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菌的运动状态 繁殖方式
复染色法(革兰染色)细菌涂片干燥固定脱色卢戈碘液媒染初染复染干燥镜检B:染色法:a.单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染色
b.复染色法(使用两种以上染料):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特殊染色法。
复染色法:①革兰氏染色法方法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酒精复染:复红②抗酸染色法初染与媒染:石碳酸复红热染脱色:盐酸酒精复染:美蓝菌体红色为抗酸染色阳性菌体蓝色为抗酸染色阴性鉴别抗酸杆菌结果菌体紫蓝为G+菌菌体红色为G-菌意义①鉴别细菌②指导用药③了解致病性三、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人工培养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1、充足的营养物质:水、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无机盐等。某些细菌还需要生长因子,如维生素、嘌呤等。
2、适宜的酸碱度: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7.2~7.6的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 3、合适的稳定: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实验室一般在37℃培养细菌。
4、必要的气体环境:
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对氧气的要求 必要的气体环境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对CO2的要求:5% CO2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速度及一般规律 1、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速度:一般20-30分钟分裂一代(结核杆菌18-20小时) 3、生长曲线: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各生长期的特点:①迟缓期:细菌对新环境的适应阶段。
②对数期:细菌生长繁殖最迅速的阶段,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③稳定期:细菌繁殖速度减慢,繁殖数与死亡数基本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
④衰亡期:细菌的繁殖速度越来越慢甚至停止,死亡细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显著改变,肿胀或自溶、难以辨认。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的定义: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2、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培养基种类 生长现象 微生物种类
固体培养基 菌落 菌苔 液面菌膜 细菌、真菌、放线菌 专性需氧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无鞭毛菌 有鞭毛菌 液体培养基 沉淀生长 均匀浑浊 沿穿刺线 半固体培养基 呈云雾状、羽毛状生长 3、人工培养的意义:①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 ②细菌学研究 ③生物制品的制备 ④基因工程 四、细菌的代谢
<一>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不同的细菌具有的酶不同,对糖和蛋白质的分解能力不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同。因此,可以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通过检测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来鉴定细菌。
<二>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除不断合成菌体自身的成分外,还合成一些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代谢产物。
1、热原质: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的能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发热反应的一种多糖。革兰阴性菌即脂多糖。
特点:耐高温(250℃ 30分钟可破坏) 去除方法:吸附法、蒸馏法、高温干烤
2、毒素:细菌产生的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3、侵袭性酶:细菌在机体内生长时产生的能增强细菌侵袭能力的酶。如透明质酸酶、卵磷脂酶等。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它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5、维生素:如大肠杆菌可合成VitB、K等。 五、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细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条件:营养,pH,温度,水
分布:地面下10~30cm,细菌多于放线菌、真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