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0 11:25: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含答案

1.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而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NO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 D.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内是因为硝酸易挥发

解析 Mg能在N2中燃烧,A项错误;NO能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C项错误;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内,D项错误。

2.“封管试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列四个“封管试验”(夹持装置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加热时,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发现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 C.加热时,c中溶液红色变深,冷却后又变浅 D.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浅,e内气体颜色加深

解析 A项,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在上部化合生成固体NH4Cl;B项,I2

易升华,正确;C项,氨气易挥发,加热时,氨水浓度减小,碱性减弱,溶液红色变浅;D项,2NO2

N2O4为放热反应,所以水浴时d内气体颜色变深。

3.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和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24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解析 A项,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氨气,因为NH3和HCl会在试管里重新

2-氧化成SO2-,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2-,可能化合成NH4Cl;B项,硝酸能将SO3442-;C项,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不是H。 有SO32

4.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

第 1 页

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A )

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 mol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解析 铁粉既能与硝酸反应也能与硫酸反应,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H2,反应为Fe+2H+===Fe2++H2↑,可知NO-3反应完全,5.6 g-应为第二份溶液中NO3×3÷3=0.1 mol,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此时反应的1-56 g·mol0.25 mol-物铁的质量是14 g,即0.25 mol,故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2.5 mol·L-1,NO3

0.1 L质的量为0.2 mol。

5.如图所示分别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三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A所示的装置可制备干燥的NH3。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H4Cl+Ca(OH)2=====CaCl2+2NH3↑+2H2O__。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防止氨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使NH3充满试管__。

②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2?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 (2)用图B所示的装置可快速制取较大量的NH3。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入CaO中有大量NH3逸出的过程:__CaO+H2O===Ca(OH)2 ΔH<0;NH3·H2O=====NH3↑+H2O__。

②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用蘸取少许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产生白烟,说明容器已收集满NH3,反之,则没有收集满(或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NH3的容器口,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NH3已收集满,反之,则没有收集满)(其他合理答案也可)__。

(3)用图C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NH3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__。

解析 (1)①图A所示的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为了防止氨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确保收集满纯净的氨气,故用棉花团堵住试管口;②CaCl2虽然是中性干燥剂,但是CaCl2能与NH3发生反应,不能用无水CaCl2

第 2 页

来干燥氨气。(2)①生石灰与水反应剧烈且放热,使大量氨气逸出:NH3·H2O=====NH3↑+H2O。(3)先打开止水夹,然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水快速挤出即可,这是因为NH3极易溶于水,胶头滴管中挤出的水吸收了大量的氨气致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

第 3 页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tdjj1ta9q0cqsi0v0jd0weks4q8c700ns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