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
3、 第九则要理清比喻的关系。
4、 本专题的诚信观点,要联系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两则材料,让学生探讨明确孔子的诚信是在坚持道义的前提下,是在明辨是非的准则下的。
《论语》选读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内容:(共五则)第一课时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诵读法,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1、翻译选段。 2、整理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
2、联系现实来应用这种思想,并且引导学生要摒弃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古代的“三纲五常”引出“仁”的话题。 二、解读选段 1.教师范读。
9
2.学生自由诵读三遍后齐读一遍。 3.明确文言知识并且翻译文段。 重点词:
(1)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 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 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躬自:自身,自己。 (6)樊迟未达 达:明白,理解。 (7)问知 知通智。
(8)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安排、安置;直,形做名;枉,形做名。 (9)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 ? ?
文言句式:
(1)何谓也 宾语前置句 (2)选于众 状语后置句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4)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翻译: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文今译]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接待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庄重。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文今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古文今译]孔子说:“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责求别人,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古文今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
10
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二、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礼”的关系。 明确:“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是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乐”等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而不要以“礼”为核心,核心仍是“仁”。 3、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
明确: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三、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明确:(1)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阐释同一事物。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2)文辞简约而意蕴丰富。
选文第1则中的“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一句中的“一日”两字值得反复体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期,百事都始于“一日”,何况追求仁德呢? 四、联系实际,深化孔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举例: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例子;为四川赈灾捐款的目的等等。 五、课堂小结
用于丹《论语》心得中话作结。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今天所学的选段,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在《论语》书中找到关于“仁”的思想的语句,翻译,全面理解“仁”的学说。
板书:
克己复礼 对己 谨慎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仁
爱人 对人
知人
课堂表现:
11
课后反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探讨语段内涵的过程中,解读孔子的义利观。
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鉴赏9、13则选文。 多媒体
一、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德尚义的传统。人们把为了道义而不能推辞某种责任称为“义不容辞”,把基于正义而产生的愤怒称为“义愤”,把为了公众利益而从事的崇尚和大无畏的行动称为“义举”,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维护正义的人称为“义士”,把正义的战争称为“义战”,把为正义而战的军队称为“义师”?? 在孔子那里,“义”是一个具体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二、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掌握如下重点词语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进行解释。 ①富而可求也。
②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解释下列加粗字; ①饭疏食饮水
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③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④子路问成人、
⑤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⑥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⑦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三、文意疏通: 1【原文】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道:“这是告诉你话的那个人的过错。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3【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