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桂林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3月30日赴桂林参加全国小学活学课堂观摩研讨会。本次大会集理论引导、课例示范、成长历程于一体,多角度展示,特别是把课程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我们可以在线上看直播,可以在页面上、微信群里参与评论与交流,培训结束后可以继续在平台上进行线上研究。这样不紧可以让自己在大众面前得到锻炼及表现,还可以增加自身更深层次的学习。
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共听了4节课。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仲广群的“助学法”,李保伟的“思维导图”,庄惠芬的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仲老师倡导教学要改变老师“主宰”“控制”的意识,改变学生“顺从”“依附”的地位,把机遇和挑战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仲老师的课堂以助学为主,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的“退”促使学生的“进”,仲老师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仲老师的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李保伟的思维导图法在复习课与练习课中用这种方法,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既加强了学生的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与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他坚持无痕教育的基本理念,引领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学习,在迁移默化中理解知识,在循序渐进中形成技能,在春风话语中
发展思想。徐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四年级的平均数这一节课,他从生活中的游戏开始,让学生作裁判做套圈游戏,学生充当了裁判这个主角,责任感强了,积极性也高了。他从简单的游戏开始,第一次比赛男女生人数同样多,男生每人都套中7个,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男生赢了,第二次女生多了1人,男生每人7个,女生每人6个,女生不服气进行第三次比赛,男女生人数相同,每个人套中的个数不一样,谁赢了呢?学生就得通过移补法或计算,还是男生赢了,接着进行第四次比赛,那女人数不同,每个人套中的个数也不同,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求平均数是最好的办法,徐老师就是这样不知不觉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设计练习的时候,他设计了3条无数据且长短、颜色不同的彩带,怎样剪补使得3条彩带一样长,学生用剪补法太难了,然后老师给出了数据,学生马上想到了求平均数,说明了数据的重要性,学生也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徐老师还设计水果店卖水果,运动员的平均身高的练习求平均数来说明平均数会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徐老师的无痕教育思想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要做到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磨炼。他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并且在例题后中贯穿了练习题,没有例题与练习题的痕迹,整节课都设计在玩中学。
两天的学习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收获多多,感想多多。我一定要好好的学习这些名师的教学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