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汇总(修订版).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1:23: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 甄金霞

地震防护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成因,知道地震会给人类造成

严重灾害。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

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同时教育学生在困难中要学会关爱,学会互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地震资料,知道地震成因和给人类造成的危

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践探究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

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本课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图片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再现汶川地震的情景,激起学生探讨怎样应对地震的强烈欲望。 感知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教师通过有关地震新闻,引出问题:发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了解地震的特点,尤其是地震的前兆,并在地震来临时,选择合适的避险方式,掌握一些自我救护的方法,就能把地震造成的危害减到最小。 (二)发展阶段 1、原因和危害

(1)、学生汇报关于地震形成的原因相关资料。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形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烈,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2)、学生汇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如:摧毁公路、铁路、桥梁、水坝、楼房、伤害人和动植物等。 (电脑演示说明) (二)如何科学防护

(1)教师介绍大地震来临时是有些征兆的,如地面颠动,人站立不稳,出现地声、地光等。从地震发生到房屋遭到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时间,如何利用这十几秒钟来进行科学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A、在公共场所避震 B、行走在路上避震 C、坐在行驶的车上 D、在楼房内

学生讨论交流结果,汇报方法。

(2)以学校生活为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地震来临时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遇地震,先躲避,在桌子边上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预防踩踏记心里。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3)地震后如何自救和互救

(4)考察校园的不同区域,确定地震来临时避险的最佳位置和可以安全疏散的通道,把潜在的危险及状况标记在学校的平面图上。在此基础上,分小组设计不同区域安全避险、紧急疏散的方案和路线图。

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法进行演练。

(5)演练结束,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评价找出不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互助精神。

(三)教师总结,以演习结束活动。 课后拓展

课后讨论交流在家庭、公共场等如何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防护。

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手脑并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获得相应的技能。

2、在设计与制作活动中,开会学生的创造潜力,产生多元的设计

构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激发学生参与设计与制作活动的兴趣和对成功的渴望。 教学重点:分析不同场合的标语特征,设计新颖独特的警示牌。 教学难点:编写警示标语,制作警示牌。 教学准备:收集学校的警示标语。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学校哪些地方已经有了警示语?那些地方还需要设置一些警示语?课前,同学们都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收集了吧。

“节约用水”、“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大声喧哗”、“爱护草地”“小心玻璃”

“禁止吸烟”等等。

良好的校园环境靠我们大家来维护,请同学们也来参加这项有益的活动吧。

二、 发展阶段 1、制定计划

活动主题:设计制作校园警示牌

制作工具:图纸、彩笔、美工刀、卡纸、剪刀、颜料 活动过程:收集警示语

对校园进行实地考察,确定内容 设计警示标语 制作警示牌

制作步骤:画出草图、电脑设计、确定大小、制作底牌、绘画、着色。 注意的问题:有警示语的地方不要重复 警示语语言简洁,有警示效果

制作警示牌选择的材料要经济耐用,易于制作。 2、收集标语

爱护公共设施(社区) 保护环境(垃圾箱上) 珍惜资源(洗手间) 遵守交通规则(马路边) 提倡举止文明(商场门口) 3、警示标语的特点

用词简练,幽默诙谐,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汇总(修订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tlm0088e88az813jgo32teb88j4i5005x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