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几何美学
作者:朱宸 荀平 彭亮 赵梓翔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7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以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围绕建筑的平面构成、外观造型和建筑符号三个方面,分析了几何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体现。从实际案例中触发设计思维,提高自我认识,探讨如何运用现代主义的几何手法,塑造特定的文化风貌,表现设计中的理性美感,为以后的建筑创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贝聿铭;建筑设计;几何美学;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裔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多运用多种抽象化的几何手法,通过几何化的造型,将传统建筑艺术与当代理性思维有机融合,运用混凝土、石材、钢和玻璃等建筑材料,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作为贝聿铭的晚年力作——苏州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达10000㎡,充分体现了建筑设计中的几何美学。 1、理性而鲜明的几何美学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的构建和场所的确立,而并不是简单的形式陈述。人类在其全部发展历史中运用几何性满足了这样的要求,它是与自然相对的理性象征,即几何学是表现建筑和人的意志的印记,而不是自然的产物。”【1】——安藤忠雄
建筑的外在总是通过某种几何形态来表现,几何美学就是展示建筑形式的骨架,基本形式有: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等。【2】建筑师在后现代主义理性思潮的影响下,会在设计中综合运用多种几何形式,展现出纯粹而理性的建筑形式和空间美学。
贝聿铭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建筑大师,他的作品包含了众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他擅长运用多种几何化手法来表现建筑造型的理性美。他提倡“建筑的外形上是体积,在内部则是空间”,体积和空间都是通过相互组合的几何体块来表现的,结合具有刚性之美的钢筋水泥和柔性之美的玻璃来表现建筑的宏伟、壮观、理性和秩序。 2、交融而协调的几何美学体现
“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3】——贝聿铭
在苏州博物馆的新馆中,为了与周边传统建筑风格相统一,贝聿铭设计了错落有致的中式庭院,新馆建筑有序的坐落在庭院之中,在建筑造型上更独具魅力。它的几何美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