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南和县县直小学 刘韶静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分析事例,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懂得和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打电话情景,让学生懂得日常生活中的打电话应具备的社会公德。
3、知识与能力
知道爱护通信设施人人有责,知道打电话的礼貌,懂得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要自觉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通信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懂得和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社会上破坏通信设施的资料或照片。 2、制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图片。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问 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通信设施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提问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
提问 是啊,这些公共通信设施可以方便人们之间的通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因此我们要爱护这些通信设施。
【讲授新课】
板书 一、爱护通信设施
展示 一些遭到破坏的通信设施的照片 提问 它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学生讨论后回答。
提问 你想对你身边的朋友说什么?
学生 爱护身边的通用设施,才能方便自己,方便别人! 阅读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教材P.47的小诗。
过渡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几乎人人都会打电话,可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正确使用电话。下面我们就来听听电话机的自述。 板书 二、电话机的自述
活动 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中的情景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么做?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 教材中设计的六个打电话的情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日常打电话时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是一组反映通话礼貌和道德的拟人卡通图片。左上图是两个学生在电话里聊天,打电话应该尽量短话直说。左
2
中图,是在使用文明语言问候长辈。左下图反映的是一个学生打不通电话,就拍打电话。当打电话时听到“忙音”,应该暂时放下电话等候。右上图学生在通话时;语言不文明。这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水平,任何时候,不管自己的心情怎样,打电话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右中图,说明当要找的人不在时,应该怎样告诉对方,不能说一声“不在”就挂断电话。右下图学生不应该谎打火警、急救等电话,这是犯罪行为。
根据右下图拓展,让学生知道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和拨打常识。 活动 模拟打电话:
1.光说不练可不行啊,现在各组同学设计一个情境,来演一演打电话。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2.学生表演,结束后其他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出打电话时应该使用“您好”、 “谢谢”、 “请” 、 “对不起”、 “打扰”、 “再见”等语言。应注意爱护公物、正确使用,缴纳费用、长话短说、为别人着想等,在公共场所应关闭手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过渡 除了电话,写信也是人们主要的通信方式。那么,我们可以随意拆看别人的信件吗?
举例 出示图片
提问 同学们,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别人的信件?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应尊重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未经允许,绝不私自撕取他人信件上的邮票或私拆他人信件,更不能隐匿或毁弃别人的信件,以免造成违反法律的严重后果。
板书 三、私拆别人的信件是违法行为
3
阅读 教材P.50页的《宪法》内容,看看其中的有关规定。
讲述 在宪法中,已经明确地说明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因此,除了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可以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就是不能拆开别人的信件。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爱护通信设施人人有责,学会了打电话的基本礼仪,知道如何对待别人的信件,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学习到的基本礼仪告诉身边的人,让大家携起手来,共同爱护通信设施 遵守通信规范。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