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变色龙
学习目标
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4、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学习重点
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知识链接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提示阅读要求: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他是在什么环境中出场的?
2、再读课文,思考: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案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文章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合作探究
4、怎样用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后四次对话)
对话 每次对话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5、作者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6、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 精讲精练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那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矫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7、 上文是《变色龙》选段,前一段奥楚蔑洛夫脱大衣是因为( )
对话反应怎样的人物性格
A 天气一下子变得热起来。
B 天气并未变热,是他听到“将军家的狗”而紧张得浑身发热。
C 他借脱大衣企图转移人们的视线,掩盖自己内心虚弱、媚上欺下的丑态。 D 大衣是他身份的标志,叫巡警脱大衣,是要显示自己的威严和神气。 8、 前一段奥楚蔑洛夫讲的话里有四个省略号,它们的作用是( ) A 奥楚蔑洛夫说话十分罗嗦,此处省略了许多话。 B 表示讲话断断续续,不连贯,此时他正盘算着鬼主意。 C 表示转折,话题转换。
D 表示话常停下来,他吓坏了,说不下去了。 9、 后一段奥楚蔑洛夫穿大衣是因为( ) A 起风了,他感到确实冷。 B 处理这一事件,他太紧张了。 C 他想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D 这是奥楚蔑洛夫的又一次掩饰,遮掩他内心的胆怯,为再次“变”作准备。 10、 后一段中有两个“你”,这两个“你”指的是( ) A 指的是同一个人,叶尔德林。 B指的是同一个人,赫留金。
C 前一个“你”指叶尔德林,后一个“你”指赫留金。
D前一个“你”指叶尔德林,后一个“你”是泛指,指一般的平民百姓。 11、这两段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 ) A 时而和蔼,时而粗暴 B 对狗很关心爱护 C 对赫留金不满 D 媚上欺下的丑态 主题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傍晚七点半左右,我和朋友散步至本城影剧院。正巧,一对夫妇焦急得胡乱拉住人退票:“五毛退啦,减半!”没人理他们。后来男的丈哀求地喊道:“算了。我白送,谁要啊?是外国的吉他表演呀!”还是没人理睬。来往的路人越发用冷冷的、不信任的眼光瞅着这一男一女,像瞅着卖狗皮膏药的小贩。正在这当儿,老曾来了,拎了一桶糨糊和一张宣传画。老曾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将那男人叫到一旁,凑着耳朵面授机宜。果然,那男的用鬼鬼祟祟的神情冷不丁喊一句:“高价票,10元一张!”路人们立刻像中了枪弹般站着不动,连我的心也猛地一跳。待那男人又将此话重复一遍时,方圆十几米内即骚动起来,早有一个留
八字胡的小伙子杀开血路冲进重围,用故意架起来的两膀野蛮地隔开众人,独包独揽地买下票。然后骄傲而自豪地举着手走了。
1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面授机宜: (2)鬼鬼祟祟: (3)冷不丁: (4)独包独揽:
13、卖票的老实人后来说假话的原因是什么? 14、下面对故事人物作用的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 )
A.卖票人是故事的线索人物,通过他卖票的前后活动反映了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糊涂认识。
B.老曾是关键人物,他的面授机宜不仅扭转了局面,而且为下文的展开起了决定作用。
C.小伙子是主要人物,独包独揽买下高价票的行为反映了社会上一分人对外国文艺的赏识和追求。
D.“我和朋友”是见证人,目睹出让演出门票的全过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15、故事中的路人为什么对“五毛”让票不相信,而对“十元一张”却抢购?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救灾车闯祸后??
7月 18日傍晚,四川彭山县火车站附近,一辆解放牌货车被团团围住,人们用近于粗俗的四川话争吵着,叫骂着。
我挤进人群,见一小伙子和一老太婆正揪住司机论理。据说两分钟前这辆货车停靠街边时,将小伙子的自行车碰坏了,行人躲避时又碰翻了老太婆的豆腐摊,雪白的豆腐倒了一地。“开的啥子车个’小伙子横眉怒眼,挽衣袖想动手。
“不赔豆腐,走不脱!”老太婆尖叫着。
司机也不示弱:“你们聋了瞎了?听到喇叭声不理睬不让路!”众人都给小伙子和老太婆帮腔。路边包子铺老板指着司机的鼻子道:“整了人家还嘴硬,你今天想不想走?”戴红袖套的老汉连声喊:“啥子态度?罚款!”
“喊警察来。” “赔100块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