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p=可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将变小;
将其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
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不变。
(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根据容器和水质量的变化情况,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化;根据p=到的压强变化
(2)因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不变,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情况。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 18.【答案】竖直向下 500 地面给他的支持力
【解析】
可判断水平桌面受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0N/kg=500N, 小明受到的重力G=mg=50kg×
当他站在地面上时,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竖直向下;500;地面给他的支持力。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道学生的质量,根据G=mg求出其重力;当他站在地面上时,受到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
本题考查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大小的计算以及平衡力的辨别,是一道基础题目。
19.【答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解析】
解:根据一个同学的脚印深,另一个同学的脚印浅,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
第17页,共23页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以上答案任选其一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解答此题应该围绕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提出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
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围绕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提出问题,只要合理均是可以的。
20.【答案】解:(1)小明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
F=G=mg=50kg×10N/kg=500N;
(2)小明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p===1.25×104Pa。
答:(1)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500N;
104Pa。 (2)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25×
【解析】
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知道小明的质量,根据G=mg求出所受的重力,再根据p=求出对地面的压强。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同时考查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1.【答案】解:(1)船底离水面的距离h=2m,
3
10N/kg×2m=2×104Pa; 水对塞子的压强p=ρgh=1000kg/m×
104Pa×5×10-4m2=10N。 (2)由p=可得,水对洞口的压力F=pS=2×
104Pa;压力为10N。 答:堵洞时的压强大小至少是2×
【解析】
(1)已知船底距河底的距离,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求水对洞口的压强; (2)已知小洞的面积和水产生的压强,根据公式p=的压力。
得出F=pS可求水对塞子
第18页,共23页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和压力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2.【答案】解:根据ρ=可得:
鞋模体积V==鞋模面积: S1===2.5×10-2m2;
=0.75×10-3m3;
因为人有两只脚,所以罪犯站立时的面积:
S=2S1=5×10-2m2; 根据p=可得:
104Pa×5×10-2m2=750N。 罪犯的体重G=F=pS=1.5×答:罪犯的体重为750N。 【解析】
根据V=求出鞋模体积,进一步求出鞋模面积,因为人有两只脚,所以罪犯
站立时的面积是鞋模面积的2倍;又因为罪犯对地面的压力来自于自己的体重,根据F=Ps求出压力,求出罪犯的体重。
解答此类计算题时,要从问题入手,采用分析法逐步去推,直到推出题中的已知条件。最后注意面积是题中计算面积的2倍。
【答案】泡沫的形变程度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甲、23.
丙 压力大小 错误 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解析】
解:(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压力不变。小朋实验时没有保持压力不变,实验过程中压力和受力面积同时变化,无法研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没有控制物体间压力相同,所
第19页,共23页
得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泡沫的形变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压力大小; (4)错误;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转换法,通过泡沫的形变来体现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的大小是相同的,压力不同,泡沫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得出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
(3)要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就要控制压力不变,而受力面积不同。
(4)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涉及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这两种方法是初中物理用到的最多的探究方法,大部分探究实验都用到这两种方法,需要重点掌握。
24.【答案】3,4,5 1,2,3 5,6
【解析】
解:(1)要研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应使金属盒在同种液体,朝向相同,且在不同深度观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故选3,4,5;
(2)要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应使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深度,改变金属盒橡皮膜的方向,观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故选1,2,3; (3)要研究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应使金属盒在不同液体相同深度,观察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故选5,6。 故答案:(1)3,4,5;(2)1,2,3;(3)5,6。
本题是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考查,利用控制变量法可得结论。 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
第20页,共23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