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肥“酥梨宝”示范推广试验方案
一、 示范试验目的
(一) 微肥“酥梨宝”的由来
安徽省地矿局325地质队1999年11月提交《砀山酥梨微肥“酥梨宝”优质增糖试验报告》,试验表明,30 年以上的老龄树, 糖分平均增幅10%,产量平均提高25%;20 年以下的新龄树 , 糖分平均增幅2%,产量平均提高13%。2000年1月,省地矿局组织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科所、安徽农业大学、省土肥总站、省农科院等近十个单位评审鉴定,评审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00年1月至12月,砀山县土肥站进行初次示范试验,示范试验总结报告指出,“微肥对砀山酥梨的品质尤其是糖分和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和酸性农药混合使用,使果农施肥简易可行。因此,微肥可以在酥梨产区大面积范围内推广应用”。初次示范试验效果对比如下:
树龄 试验项目 325地质队 砀山县土肥站 >30年 糖份增幅 (%) 10 12.6
产量增幅 (%) 25 28
<10年 糖份增幅 (%) 2 4.7
产量增幅 (%) 13 17
(二) 示范试验目的
1
农业地学理论直接服务于农业,已被列上农业工作日程,随着这门边缘学科的不断融入,可以为砀山酥梨的再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途径,使人们看到了砀山酥梨发展的光明前景。
名副其实的 “梨都”砀山县,酥梨栽培史有2500年,爽脆甘甜皮薄多汁的酥梨果品在全国水果市场上独树一帜,现有酥梨50万亩,年产酥梨70万吨,有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果园。高效微肥研究和应用是砀山酥梨生产的当务之急之一,325队花费十余年时间研究得出的微肥“酥梨宝”秘方却一直埋没在资料堆中,十分可惜。若微肥“酥梨宝”能够在砀山县大面积推广应用,其应用或产业化前景、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都十分广阔,相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十分可观。
二、 微肥“酥梨宝”的特性和秘方 (一) 微肥“酥梨宝”特性
微肥“酥梨宝”能激活含糖果蔬作物体内酶和激素的活性,调节营养生长平衡,促进光合作用和糖代谢,增加作物对水、肥的吸收和干物质的积累,因此能够较大幅度地增加产量和提高糖分、维生素C的品质,也同时增强了果蔬的抗病能力,大大改善了果蔬的外观和内在品质。该微肥先后在砀山酥梨、萧县葡萄、淮北酥梨和西瓜等果蔬上施用,均获得了优质、高产的显著效果,几种果蔬糖分平均增加10%以上,维生素C平均增加12%以上,尤其是产量平均增加26-28%。所以,国内有关农业部门专家对这一高科技成果评价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
虽然,试验表明微肥“酥梨宝”是一个高效、无公害、绿色、低廉的叶面微肥,但目前还没有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肥料证书。为了扩大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微肥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希望得到地方政府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
(二) 微肥“酥梨宝”的绝密配方与试验注意事项 1、微肥“酥梨宝”的绝密配方
注:1、2号肥可以加硒、锌分别为:Na2SeO3 , 25-50PPm; ZnSO3 ,0.15-0.3%。
2、示范试验注意事项
(1)“酥梨宝”微肥必须始终保持酸性。方法是:微肥按秘方配备(1号肥和2号肥)后,在喷施时:1号肥用372.6克加水75千克成200倍液;2号肥用75.94克加水75千克成900-1000倍液,再根据当地水质酸碱度不同,加适量食醋,配成PH<5.5(4-5)的肥液备用。
(2)“酥梨宝”施肥方法:一般情况下,1号肥是在花前、花后喷施(两次),2号肥是在果实成熟期,避开果实锈斑敏感期5-6月,在7-8月(幼果期、膨大期、灌浆期)连续喷施(三次),切勿颠倒。(此次不采用!)或者简化为全年喷施三次,即花后或花前(1号肥),果实膨大期(重要物候期!)和灌浆期(2号肥)。施肥量大于1号肥10-30千克/株,2号肥10千克左右/株。
(3)“酥梨宝”微肥严禁与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
3
等)或化肥同时喷施,可以与酸性农药(如甲托、乐果、多菌灵、退菌特、果安、克虱王等)同时喷施,若浓度相当,甚至可以混喷。
(4)施肥时间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为了减少果点和锈斑,在敏感期喷肥,要求尽量做到远距植株50厘米,喷压小,由下向上、多喷叶背、肥液适量、细致均匀喷施。喷施适宜温度150-300 。若喷后6小时内遇雨,需第二日补喷。
(5)“酥梨宝”微肥稳定,有效期长。吸潮不影响肥效。 (三) 有关试验微肥“酥梨宝”的宣传报道和图片
该项成果的新闻报道,先后在国土资源报、安徽日报、大众科技报、淮北日报等报纸和中国地质、安徽地质、创业等刊物上报道过。涉及该项成果由孙庆安、李全海等编写一篇论文《砀山酥梨施用微肥“酥梨宝”优质高产试验》,发表于《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第四期。
多个报刊的新闻报道照片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