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0+R1->R0 011000001 RO-R1->R0 011001001 R1-R0->R1 011001001 R0∨R1->R1 011011001 R0∧R1->R0 011100001 R0≮R1->R0 011110001 ┘(R0≮011111001 111000011 R0/2->R0 101000011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001 0 1 00 0000 01 0000 01 0001 00 0001 00 0000 00 0000 00 0000 00 0000 00 0000 用 0001 0001 0000 0000 0001 0001 0001 不用 不用 0 1111 0101 0F0F 0F0F 0101 0E0E FEFE FEFE FDFC 0 0000 0000 1000 1000 1010 1010 1000 1001 0001 0 2121 F0F1 0E0E 0F0F 0101 0101 0E0E FDFC 7EFE 0 0000 1000 1000 1010 1010 1000 1001 0001 0001 R1)->R0 2*R0->R0
问题:分析比较各指令按START键前和按START键后的值,是否有不同并解释。
前后结果有些不同,按”START”按键之前,ALU输出的是计算结果,参照ALU的操作周期的时序可知A,B口数据锁存是在时钟的下降沿,通用寄存器的接收是在低电平,所以要想寄存器接收ALU的计算结果必须按一次”START”按键. 七、实验心得:
初步掌握了解了AM2901运算器的功能与具体用法并深化运算器部件的组成、设计、控制与使用等知识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本实验数据繁多,
操作细微,必须认真细心才行。通过了解AM2901运算器的逻辑功能,懂得通过查表用指令微码来实现一些简单的逻辑功能。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13级4 班学号 3113006566 姓名李业昌协作者(无)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存储器部件教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ROM芯片和RAM芯片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学习用编程器设备向EEPROM芯片内写入一批数据的过程和方法。
2、理解并熟悉通过字、位扩展技术实现扩展存储器系统容量的方案。 3、了解静态存储器系统使用的各种控制信号之间正常的时序关系。 4、了解如何通过读、写存储器的指令实现对58C65 ROM芯片的读、写操作。 5、加深理解存储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TEC-XP+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说明:
内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中的程序和相关数据的部件。在教学计算机存储器部件设计中,由于简化和容易实现的目的,选用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内存储器的存储体,包括唯读存储区(ROM,存放监控程序等)和随读写存储区(RAM)两部分,ROM存储区选用4片长度8位、容量8KB的58C65芯片实现,RAM存储区选用2片长度8位、容量2KB的6116芯片实现,每2个8位的芯片合成一组用于组成16位长度的内存字,6个芯片被分成3组,其地址空间分配关系是:0-1777h用于第一组ROM,固化监控程序,2000-2777h用于RAM,保存用户程序和用户数据,其高端的一些单元作为监控程序的数据区,第二组ROM的地址范围可以由用户选择,主要用于完成扩展内存容量(存储器的字、位扩展)的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