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8:40: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主题,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2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人物描写一组》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骆驼祥子健壮、朴实,充满生机;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刷子李》描写了学徒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子李刷墙的故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人物描写一组 课时 2 教学要点 1.会认1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骆驼祥子的刷子李 2 外貌描写,选取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两茎灯草的典型事例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曹小三观察师傅刷墙的细节,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过程,侧面反映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的写人的基本方法。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1 巩固通过选用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外貌、周围人的反应等,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1

习作例文 1 学会综合运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选取典型事例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选择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习作 2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会认“嘎、绊”等1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注意易读错字和易写错字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有些词语,如“公鸡鹐架”是比较生僻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

2.阅读理解

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异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3.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嘎、绊、揪”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摔跤、欺负、破绽”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骆驼祥子、严监生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谁留给你的印象最深?(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2.教师小结: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去感受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特点。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人物描写一组)

3.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我们将要学习一组描写人物的课文)

4.今天我们要在这一组课文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古典名著中特点鲜明的人物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 自主学习,探究阅读

1.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

《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选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骆驼祥子,选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选自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

2.谈一谈你对《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了解。

3

《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锺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骆驼祥子》讲述了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儒林外史》中作家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3.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身体健壮、挺拔,充满生机;《两茎灯草》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4.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小嘎子 下冷绊子 揪住 扳他不动 脚腕子

铸成 颧骨 伤疤 监生 侄子 吐痰 揩揩眼泪 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

5.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挠”和“喉”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6.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用三个片段分别向我们展现了三个形象非常鲜明的人物,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个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文内容。检查预习情况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又能让老师掌握学情,以学定教。此环节既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又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 课堂交流,共同分享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用笔画上线。(学生边浏览边画线)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自由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小嘎子聪明、富有心计、争强好胜、机敏、爱动脑筋、有智谋) 4.教师小结:整个摔跤过程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拼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的心理,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

5.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学生自由交流)

4

6.教师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自学成果。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第1题设计的。

板块四 精读片段,感受形象

1.谈话导入。

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指名学生说)

2.教师引导:作者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3.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4.教师范读片段《两茎灯草》,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

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圆,望着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6.教师引导: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7.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语句后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边读边画)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讨论) 9.全班交流汇报: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10.请大家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自由猜测)

11.教师小结: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呀!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学生说)

1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学生练习读片段)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片段。

14.全班交流汇报。(指名读得好的同学上台读,师生评议)

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学习表达

1.谈话导入。

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人物个性化的标志。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

4.教师小结: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个小朋友鲜活的性格特点:小胖墩儿憨厚老实,小嘎子活泼、调皮,爱耍小聪明。

5.《摔跤》这个片段,作者除了用动作描写以外,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6.教师小结:《摔跤》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7.朗读《摔跤》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 8.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9.指名小演员上台表演。表演完后,其他同学评价,小演员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摔跤》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6

板块二 自主交流,体会表达

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人物形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 3.教师小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外貌的细致刻画和动词的合理运用,塑造了祥子老实、生命力旺盛、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特点。

4.朗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祥子的外貌特征。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三 交流学习,体会表达

1.《两茎灯草》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两茎灯草》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两茎灯草》。(《两茎灯草》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3.教师小结:《两茎灯草》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恰当运用,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朗读《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终时的情形。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两茎灯草》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四 比较阅读,感悟写法

1.快速浏览这三个片段,比较一下三个片段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7

三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三个片段的不同之处是:《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还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描写。

2.教师小结:《人物描写一组》都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3.为了初步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1)有这么一个男孩,胖胖的圆脸,又浓又粗的眉毛,小眼睛翘嘴巴,黑而短的头发。最可爱的是他有一个圆鼓鼓的肚子,这体形还真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猜猜他是谁?

(2)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他仔细地把一大摞语文作业本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帮唐老师把作业本送到五年级老师的办公室。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地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着。猜猜他是谁?

4.教师总结:《人物描写一组》为我们刻画了几个呼之欲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有争强好胜、聪明机敏的小嘎子,有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祥子,有视财如命的严监生。人物性格的灵动,得益于作者合理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它还告诉我们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比较三个片段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并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指导学生活学活用,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

?板书设计

8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以教材为载体,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概括、归纳、提炼写作方法,以课文为范例将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感悟人物性格品质而阅读文章。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要有理有据,要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来分析,还要思考这样的描写方法表达的效果。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关键词,关键词是从作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提炼出来的。以课后习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通过朗读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谈谈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

14 刷子李

9

?教学目标

1.认识“浆、傅、袱”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袱”等15个字,正确读写“粉刷、绝活、半信半疑”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3.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4.开展群文阅读,学生小组学习《泥人张》,课后阅读《快手刘》,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粉刷、绝活、半信半疑”等14个词语。其中“袱”字是二声,但在“包袱”这个词中读轻声。“露馅儿”指导读出儿化音。本文要求会写“浆、傅、袱”等15个字,除了“馅”和“傻”这两个易写错的字,老师做重点指导,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朗读教学

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着眼全文,自主探究,研读重点句子,凭借对曹小三内心世界的揣摩,了解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变化,感受刷子李之“奇”。

3.语言运用

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既抓住了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正面描写,又抓住了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的侧面描写。让学生学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小说《俗世奇人》。

10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浆、傅、袱”等7个生字,会写“浆、傅、袱”等15个字,正确读写“粉刷、师傅、绝活”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默读这副对联,结合大家对第14课的预习,猜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 课件出示

上联:白壁光滑,刷板显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传真谛。 横批:俗世奇人 2.学生猜出:刷子李。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刷子李》,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出处。

5.从课文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1:我知道他姓李。 生2:我知道他是刷墙的。 生3:我猜他刷墙刷得很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文题目中提取信息,使学生感受课文题目的“独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由会认字组成的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

11

刷浆 师傅 包袱 蘸水 露馅 狡诈 发怔

3.重点指导“馅”和“傻”的书写。

学生先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顺,再由老师范写,最后学生练写。特别注意“馅”的右下边是“臼”,不是“曰”;“傻”的右下边是“夂”,不是“又”。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生1:刷子李收了一个徒弟叫曹小三,曹小三觉得师傅刷墙刷得很好。 生2:有一天,曹小三跟着师傅干活,发现师傅身上有个白点。

生3:一天,曹小三跟着师傅干活,开始他居然连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后来他竟然发现师傅身上有个白点,最后他才知道白点是里边的白衬裤从外边的裤洞里透出来的。

5.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刷子李技艺高超)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刷子李是俗世中的一位奇人。

板块三 正面描写,感知技“奇”

1.用横线画出描写刷子李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2.学生交流汇报句子。 课件出示

?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

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

清爽。

?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

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

障。

?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3.学生品读这些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12

4.学生归类、交流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三个方面。(板书:规矩奇 效果奇 动作奇)

5.师小结:原来作者是从规矩奇、效果奇、动作奇三个方面直接描写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这种表达方法叫正面描写。(板书:刷子李 正面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句子,了解作者在写人的文章中运用细节描写和正面描写的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2.开展群文阅读,学生小组学习《泥人张》,课后阅读《快手刘》,激发学生阅读《俗世奇人》的兴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会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创意,更有气质,更有内涵。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走进“刷子李”这位奇人的故事之中。

2.出示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3.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冯骥才从三个方面写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是哪三个方面? 作者是从规矩奇、效果奇、动作奇三个方面正面描写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正面描写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刷子李》的兴趣。为学习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做好铺垫。

板块二 精读课文,感悟写法

1.(板书:规矩奇 效果奇 动作奇)这三个方面,哪一个令你印象最深刻呢?先欣赏刷子李刷墙的效果。(课件出示描写刷子李刷墙效果奇的3个句子)

指名学生读这三句话,你能让大家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效果的不同凡响吗?(能) 2.再体会刷子李刷墙的动作。 课件出示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13

指名学生读这句话,思考:你觉得刷子李仅仅是个粉刷匠吗?(刷子李还是个艺术家) 3.最后学习刷子李刷墙的规矩。 课件出示

?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 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读了这两句话,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他的规矩最贴切?(让人叫绝)

4.以上都是对刷子李的正面描写,接下来我们要侧面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篇文章的主角是谁?(刷子李)那冯骥才先生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侧面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学生交流汇报。

指名读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感悟他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 5.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填空。 课件出示

(半信半疑)→( )→( )→(五体投地)

学生交流汇报。(板书:半信半疑→一落千丈→发怔发傻→五体投地) 6.作者为什么要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侧面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7.教师小结: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就是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板书:曹小三侧面描写)正是在对刷子李的正面描写和对曹小三的侧面描写中,刷子李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真叫人拍案叫绝。所以有人这样评价:冯骥才的笔就像女娲的手。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种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设计意图】为了烘托人物的形象,作者用徒弟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暗线推进故事情节,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这个教学环节既抓住了刷子李技艺高超这根明线,又抓住了曹小三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这条暗线,让学生更能深刻感受作家笔下人物形象的鲜活,体会作家描写人物方法的奇妙。

板块三 运用学法,拓展阅读

1.《俗世奇人》是一本十分有趣的小说,在我们认识了技艺高超的“刷子李”后,现在你们四个人一个小组,再来学习大作家冯骥才笔下的另一位奇人《泥人张》。(课件出示《泥人张》这篇文章)

2.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

14

? 默读《泥人张》,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上横线。 ? 小组讨论交流泥人张有什么过人之处。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教学生运用阅读《刷子李》的方法读《泥人张》,群文阅读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分享。

板块四 激趣导读,引入奇书

1.课后请同学们读一读《快手刘》。

2.《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先生写的一本民间奇人小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读一读。(课件出示《俗世奇人》简介)

课件出示

《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全书由短篇小说连缀而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之意。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如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风筝魏、机器王等。每个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因爱读《刷子李》《泥人张》《快手刘》,进而爱读《俗世奇人》这本小说,推荐学生阅读《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5

1.《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中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中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个“奇”人时,先引导学生品味“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2.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资料,从细节描述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我始终思考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资料进行了整合,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应是可行的、有效的。

3.本课中我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学生运用阅读《刷子李》的方法读《泥人张》《快手刘》,激发学生爱上《俗世奇人》这本书,进而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群文阅读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教师仅仅是学生的引导者、陪伴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快乐地阅读、快乐地交流、快乐地分享。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

2.试着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位同学。 3.用典型事例列出爸爸妈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

2.试着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位同学。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并结合课文巩固写人的基本方法,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2.初试身手

16

教学时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抓住人物特点来选材。先在小组中说说议议,听取建议后再写,小组评议修改后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了解方法

1.谈话导入。

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本单元课文中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交流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的内容。 课件出示

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件。如《两茎灯草》通过写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表现他的吝啬。

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如何在习作时选择典型事例?(学生自由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

5.教师小结:习作时选用典型事例,必须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把一个人写具体除了选用典型事例,还要怎样呢?

课件出示

其次,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为了表现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细致描写了他结实健美的身体;为了表现小嘎子的机灵,《摔跤》生动刻画了小嘎子的一连串动作。还可以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使人物的形象更鲜活。

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6.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学生自由讨论)

17

7.全班交流汇报。(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8.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

课件出示

此外,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如,课文写了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9.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如何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学生自由讨论) 10.全班交流汇报。(通过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11.教师小结: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首先要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其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也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并结合课文巩固写人的基本方法。按照“先自读,再交流”的思路设计,体现自读自悟的教学理念。

板块二 运用方法,初试身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在课间十分钟里,你们都开展过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打篮球、打羽毛球、跳绳、跑步、打乒乓球、踢足球、做各种游戏……

2.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写人的方法有哪些?(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小结: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首先要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其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也可以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4.怎样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呢?(选择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

18

5.回想一下,刚刚下课铃声响,课间十分钟的时候,大家观察的一位同学是谁?捕捉一个瞬间,他当时在做什么,说什么?他的神态是怎样的?他的外貌是怎样的?猜猜他在想什么?(学生边回忆边构思)

6.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观察的一位同学是谁?捕捉一个瞬间,他当时在做什么,说什么?他的神态是怎样的?他的外貌是怎样的?猜猜他在想什么?(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7.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提出建议)

8.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课间十分钟观察到的一位同学。(学生自由练写,老师个别指导) 9.选取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评议写得好在哪儿?) 10.选取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全班评议并修改。 1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12.教师小结:要写好一位同学的特点,首先要选用典型事例,并把典型事例写具体,其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来表现同学的特点,也可以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同学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试着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位同学,老师通过方法指导,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小练笔。

板块三 运用学法,列出提纲

1.爸爸妈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他们身上的特点,我们一清二楚,想一想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点。(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描写爸爸和妈妈特点的词语)

2.爸爸妈妈的特点很多,他们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指名学生说)

3.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典型事例)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指名学生读。

4.怎样选用典型事例呢?(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

5.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该选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爸爸妈妈的特点。(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作为代表)

6.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评议) 7.怎样把这些表现爸爸妈妈的特点的典型事例列成提纲呢? 课件出示

表现爸爸妈妈勤奋工作,一心为公的思想的典型事例

19

? 爸爸为了工作经常很晚才回家,常常是我已经睡了他才回来。 ? 妈妈回到家也不停歇,常备课到很晚很晚。

? 爸爸答应我周末有空就带我去公园玩,但至今也没能够去成。 ? 妈妈身体不好,但为了工作,她悄悄地把病休单藏了起来。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表现爸爸妈妈的好学精神的典型事例

? 妈妈都快四十岁了,仍不忘学习,还到夜大去报了名。 ? 爸爸特别爱看书,上街总是要逛一逛书店。 ? 爸妈常为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生争论。 ? 妈妈和我一起学英语。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表现爸爸妈妈的业余生活丰富的典型事例

? 爸爸喜欢讲笑话,总是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 妈妈的业余爱好是织毛衣,她织的毛衣图案新颖别致,与众不同。 ? 爸爸的钓鱼技术很高,每次周末去钓鱼,总是满载而归。 ? 妈妈喜欢唱越剧,而且唱功了得,是很标准的王派唱腔。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指名学生读。 课件出示

表现爸爸妈妈对我的浓浓爱意的典型事例

? 爸爸为了给我买一本书,放弃休息时间,专门乘两小时车到武汉去买。 ? 妈妈晚上起来为我盖被子。

? 我生病了,爸爸妈妈都请假在家陪我。

? 冬天还没有到,妈妈就已经为我织了两件毛衣了。

? 我生日这天,妈妈亲自动手做了一张贺卡给我,还写了一些祝福和鼓励的话。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再指名学生读。

8.学生把表现爸爸妈妈的特点的典型事例列出来。(学生列提纲,教师个别指导)20

9.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列的提纲。(小组成员间互评互改,每小组选一个列得最好的代表) 10.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到展示台上展示列好的提纲,其他同学评议)

1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初试身手,抓住一位同学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表现这位同学的特点,还列出典型事例来表现爸爸妈妈的特点。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列出描写爸爸妈妈典型事例的提纲,要表现出爸爸妈妈的特点。让学生明确爸爸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再根据特点选择最典型的事例写一写。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反思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自读,独立思考,从而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引入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在培养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环节设计合作学习方式,学生有兴趣,学习有效果,事半功倍。

3.遵循由“读”到“写”,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由“扶着走”到“放手走”,达到预期的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通过范例的具体化加以理解吸收,更好地学以致用,使学生打破惯性思维,以实际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已掌握的写人的基本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练习写一位同学。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目标

1.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人,确立写作对象,进行认真观察、细致了解,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4.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修改习作的目的。

21

?教学重难点

1.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3.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修改习作的目的。

?教学策略

1.课上通过轻松的游戏环节明确“特点”,回忆本单元学习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读”来总结“写”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及时练写片段,真正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2.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这次习作是写人的作文,要求写生活中的一个人。其次,通过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所写的这个人物的特点。

3.同学之间互相评议、修改习作,让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按照“自改—互改—交流”的顺序,指导学生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选择生活中的一个人,确立写作对象,进行认真观察、细致了解,并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 2.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运用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轻松游戏,理解特点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名叫“猜猜他是谁”。 课件出示

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皮肤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唇不薄不厚。你猜他是谁?

(1)指名学生猜。(猜不出他是谁)

22

(2)为什么大家猜不出他是谁?(因为没有把这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2.写一个人就要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课件出示

这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藏青色的梭布衣,提一柄九齿钉耙。 (1)指名学生猜。(猪八戒) 课件出示

他火眼金睛,尖嘴猴腮,头戴金箍,手持金箍棒。 (2)指名学生猜。(孙悟空)

(3)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是猪八戒和孙悟空?(因为把他们的特点写具体了) 3.怎样抓住一个人的特点呢?(抓住这个人的特别之处,与众不同的地方) ? 小红左侧脸颊上长了一颗美人痣,这就是她外貌的独特之处。 ? 小明特别爱看书,连上厕所的时候都拿着书,爱学习是他的特点。

? 再比如说我们班的朱奕辰同学,平时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一副热心肠,这也是他的特点。 4.人物的特点包括哪些?(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人物的特点)

5.人物的特点这么多,我们是不是要把他所有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不是,只表现出人物最鲜明的特点)

6.教师小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写生活中的一个人,就必须抓住这个人最鲜明的特点,还要把他的特点写具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板书: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孩子们喜欢的猪八戒的形象导入,在“故弄玄虚”中激发学生在思维自由驰骋时的创造力,为后续导写环节营造一个真诚交流的氛围。

板块二 调动积累,出示要求

1.本单元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怎样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 3.举例子教大家如何选取最典型的事例。 课件出示

叔叔的特点是记忆力超群

23

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就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住。 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他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1)如果让你来写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你打算选哪几个事例?(我选事例1和4) (2)为什么选这两个事例?(因为事例1和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3)为什么不能选事例2和3?(因为事例2中叔叔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算不上记忆力超群;事例3中叔叔能记住我的生日,只能表现叔叔对我的关心,并不能表现出叔叔记忆力超群。)

4.教师小结:选取的最典型的事例必须最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体现不了人物特点的事例直接去掉。

【设计意图】出示习作的要求,根据课本上的例子指导学生如何选取最典型的事例,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此环节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选材。

板块三 回顾方法,指导习作

1.本单元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本单元学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还学了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方法)

2.快速浏览本单元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回忆一下本单元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学生边看边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本单元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4.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汇报)

5.我们来回顾两篇课文的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

《摔跤》中“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小嘎子机灵、富有心计的特点,作者把小嘎子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写得细致、具体。)

课件出示

24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细致描写了他结实健美的身体。)

课件出示

《两茎灯草》中“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严监生吝啬的特点,作者把严监生的动作写得细致、具体。)

课件出示

? 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 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 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 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作者把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写得细致、具体。)

6.我们再来回顾两篇习作例文的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

我看完信,她好奇地问:“任叔叔,这是什么?” “这是信。” “信是什么?”

“信就是信。譬如说,我有个好朋友,我有话跟他讲,我就可以写一封信寄给他。信封上写个名字,就可以寄了。”

“那么我也可以寄信给好朋友吗?”

25

“当然可以,如果你有好朋友的话。”我笑着说。 “就拿这样的信封寄吗?” “对!”

“到哪儿去寄呢?”

“往邮筒里一塞就行。我们大门外边不就有个邮筒吗?” “知道啦!知道啦!”她高兴地说。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容容好奇、天真可爱的特点,作者把容容的语言写得细致、具体。)

课件出示

看那个留平头的小守门员,他身着深蓝色的运动衣,浅蓝色的短裤,脚穿运动鞋,戴着手套。只见他分腿弯腰,上身前倾,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前方,膝盖磕破了也毫不在意,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他想着自己可千万不能大意,绝不让对手冲破最后一道防线。

这段话中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的?(为了表现小守门员尽职尽责的特点,作者把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情都写得细致、具体。)

7.教师小结:为了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我们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将其写得细致、具体,也可以把周围人的反应描述得细致、具体。

【设计意图】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明确两点:一是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将其写得细致、具体;二是可以把周围人的反应描述得细致、具体。这样才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板块四 巧妙构思,具体描述

1.本次习作题目自拟,确定题目之前首先要明确写作的对象,写作的对象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遇到过的陌生人。但只能选择一个人,不能写两个人或多个人。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特点的人,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找到合适的写作对象。

课件出示

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热心肠的同学,爱问问题的“小问号”,对昆虫颇有研究的“昆虫迷”,说话幽默的“幽默王子”,说起话来大嗓门的“高音喇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身边的同学、小伙伴们……

26

2.仔细地想一想你打算写谁。(指名学生说)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有什么特点?你打算选取哪几个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这个特点?(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

4.全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同学提出建议)

5.想一想这个人的特点,根据特点确定题目。例如:《戏迷爷爷》《我的同学“小问号”》《爱美的妈妈》……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才能促使他们细致入微地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不断充实自己的积累库,为写作文做准备,从而在作文时做到心里有底,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修改习作的目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具体描写人物特点的习作。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一些吗?这节课,我们将对你们的这篇习作进行修改。

2.上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指名学生说)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3.这次习作有些同学能紧扣习作要求来写,有的朴实,有的幽默,有的感人,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过,老师知道每一篇习作都是你们用心写出来的。本次习作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选取的事例不够典型,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二是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得不够细致、具体,人物的特点没有写具体。

【设计意图】回顾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看看自己的习作有没有达到要求。提出习作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板块二 佳作欣赏,指导写法

1.欣赏好题目。 课件出示

27

《“神眼”老爸》《“淘气”妈妈》《臭美老妈》《“三好”妈妈》《我的秒针妈妈》《母老虎》《多功能妈妈》《野蛮女孩》《四眼小才女》《捣蛋大王》《书痴》《蘑菇头》《牛皮筋》

这些题目好在哪?(这些题目,用一个词语就概括出了人物的特点)

2.教师引导:要给习作自拟一个好题目,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绞尽脑汁给你们取个好名字一样,你的习作就是你的孩子。给习作拟个好题目,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3.欣赏好句子。

教师引导:有了好题目,还得写出好句子。让我们一起欣赏下面的好词佳句。 课件出示

爸爸盯着我,眼睛里好像要喷出火来,继而发出狮子般的怒吼:“你怎么又玩电脑了?”——《“神眼”老爸》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综合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 课件出示

野蛮女孩见了,一个箭步冲上去,大喝一声:“不许欺负女生!”说着,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押回到座位。——《野蛮女孩》

看完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冲、喝、揪、押”几个简简单单的动作,就使一个野蛮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课件出示

见我胜利在望,妈妈噘着嘴,撒起娇来:“不玩了,不玩了,最后肯定是你赢!”哦,天哪,又这样,这到底谁是谁的女儿呀?——《“淘气”妈妈》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妈妈的“淘气”和童心未泯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一次,我在做作业,堂弟一直在我旁边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我不耐烦了,气呼呼地说:“真烦人!”堂弟并不生气,反而嬉皮笑脸地说:“嘿嘿,说对了,加一千分,我不是神仙,我的的确确是‘真——凡——人’。”——《我的堂弟》

看完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嬉皮笑脸”这个词把堂弟的调皮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件出示

28

自习课上,我在做数学作业,前桌心怡转过身来问:“刘思琪,这道题怎么做?”“别吵,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我朝她翻了个白眼,接着埋头计算。“拜托啦,就一题。”她满脸堆笑,“不会耽搁你太多时间的。”“哎呀,你可以去问别人呀!”我叹了口气说。心怡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求你啦,教教我吧!”“我真的没空。”“哼,什么没空,你不教我,说明你也不会做。”说着,她扭过头去,不理人了。“行啦行啦,我教你就是了。”我经不起她的百般折磨,只好举手投降。——《牛皮筋》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心怡十分黏人的特点) 4.教师小结:细心观察,认真倾听,用心捕捉,细细琢磨,才能用语言文字把人物写活,让读的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到底怎样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呢?(以班上一位同学写唐老师的特点为例) 课件出示

唐老师高高的个儿,脸蛋儿鼓鼓的,就像鹅蛋一样。眼睛虽然不大,但是很有神,一笑眼睛就变成了两弯月牙儿,让人感觉很亲切。她的鼻头圆圆的,下巴尖尖的。她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嘴角总是上扬的。她特别喜欢读书,平时会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读书,课间读,下班回家后读,连上厕所都手不离书呢。

这段话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了吗?(这段话详细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并写出了唐老师性格乐观、爱读书的特点)

6.有一个同学描写了他的好朋友。大家仔细读一读,看看这个同学是抓住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我的好朋友小林是一个“街舞狂”,只要一听到音乐,他就忍不住跟着节奏跳起来。记得有一次做课间操之前,老师放了一段《最炫民族风》的音乐,本来在操场上立正站好的他,身体如同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剧烈地扭动着。只见他眯着眼睛,紧闭着嘴巴,头发一甩,胳膊一抬,屁股一扭,来了个360度大转弯。此刻,这操场似乎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舞台。我们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小林,他都浑然不觉,一直跳啊跳啊。直到广播体操的音乐响起,他才忽地回过神儿来。瞧,他跳起舞来的样子多专注啊,像一个舞王!

(1)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小林有什么特点?(他爱跳街舞,跳舞时十分专注)

(2)作者把小林的特点写具体了吗?(作者抓住小林的动作、神态,将小林的特点写得细致、具体)

29

7.教师小结:习作的时候加入详细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就能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设计意图】通过佳作欣赏和学生评议,指导学生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引导学生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得细致、具体。

板块三 示范评改,自由表达

1.教师引导:在欣赏大家的好词佳句的同时,老师也带着挑剔的眼光在寻找你们写得不恰当的地方。

课件出示

有一次,我在家做作业,突然遇到一道题:把342个鸡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我算不出来,就去问邵奕。邵奕想都没想,就说:“114个。”我用计算器算了一遍,果然不错。我说:“好厉害!”邵奕说:“这没什么。”我说:“711除以3等于多少?”邵奕说:“237。”我说:“你怎么知道的?”邵奕说:“我算出来的。”我说:“好厉害!”邵奕说:“以后不懂的尽管问我。”我说:“好。”

(1)这段话存在什么问题?(这段话只有生硬的语言描写,写得不够细致、具体,没有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2)怎样修改才好?(学生畅所欲言) 课件出示

一次,我在家做作业,突然遇到一道题:把342个鸡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我算不出来,就去问邵奕。他想都没想,张口就说:“114个。”“真厉害!”我不禁赞叹道。“这没什么。”邵奕倒很谦虚。我想再试试他,又问:“711除以3等于多少?”“等于237。”邵奕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的?”“我算出来的呀!”“你真了不起!”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别夸我了。”邵奕说,“以后不懂的尽管问我。”我高兴地说:“好。”

比较一下这段话改前和改后有什么不同?(加上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出了人物的特点) 2.教师小结:写对话的时候,可以加一加,加上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减一减,把说话人省去;挪一挪,让说话人走起来;还可以变一变,把“说”字变成其他的词语。这样可以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动起来。

3.朗读自己的习作,看看是否选取了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是否通过把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写得细致、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30

4.四人小组相互传阅习作,相互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相互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别人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再次修改。(小组内评选出修改得最好的习作)

5.全班交流汇报。(每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习作,请其作者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 6.教师总结:“改”比“写”更重要。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设计意图】“文章不厌百回改”,给学生评价的主动权,引导学生自改、互改,改到满意为止,给学生制造展示习作成果的机会。

?教学反思

1.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课就是本单元学习成果的最后展示。前面的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已经为本次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习作的关键是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主要引导学生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五年级学生重在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实话,写出真情实感。

2.在习作指导课中采用先说后写的方法,组织学生把习作的各个方面(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条理顺序、遣词造句等等)的思考说出来,反馈出来,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考结果和思考过程,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然后学生再动笔写作。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时间、机会说。根据说的内容的易和难、重点和非重点,采用两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1)小组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2)小组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个体修改后,小组再交流碰撞—班级汇报指导。

3.重视习作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换修改。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示范评改环节中,通过欣赏别人的佳作,阅读自己满意的习作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

31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uac015df61wxgu8k8be9y6ym8c7oz00mtc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