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3:24:0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积累优美语句在积锦本上。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第二部分,第3小题: 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描述物象 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 作出解释 逻辑

竺可桢 推究原因 顺序

阐明意义 本质

(二)第三部分答案

(1)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几个? (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2) 重点阅读6-10段,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各组派一个代表来解说这些因素: (3)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第二课时

(一)第二部分第二题答案: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四季的词语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配合十分恰当。如“大地”——“苏醒”,“草木”——“萌发”,“花”——“次第开放”(写春天);“植物”——“孕育果实”(写夏天);“昆虫”——“销声匿迹”(写秋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写冬天)。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和布谷鸟“唱歌”与农事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情趣盎然。写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语言准确,描写生动,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物候”这一说明中心上来,写得甚有情趣。

(二)第三部分答案

(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2)第一句话 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你一定会听见的》新授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用心倾听生活之美。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适当的小组合作 学习时间:1课时 一、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2、搜集作者的相关材料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出作者所描绘的各种声音,思考作者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温馨提示:朗读的语气要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你可以自己美美的朗读,也可以同桌两人合作轮读。

(二)研读品析

了解了文章内容,就让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地品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进行赏析。

温馨提示

品评的角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动词的赏析 2、贴切叠词的赏析

3、多种修辞方法的赏析 4、大量问句的赏析 5、巧用人称的赏析

请同学利用圈点、勾画、批注法进行自主学习。

(三)质疑问难

学贵善疑,小组内一起探究同学的疑难问题

三、合作交流

1、组长主持,组内交流所得,完善批注,共同解决疑难。 2、确定小组展示的方式,合作展示自主学习所得。 推荐展示方式:

a、美读法

b、句子赏析法 c、合作探究法

d、提倡自创展示方式 四、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过的描写声音的方法,从以下提示中自由选取一种情境进行描摹,也可自由选取生活中的某一情境。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聆听他缓缓舒展的声音。

听一听落到玻璃上的雨滴的声音。

用两跟筷子敲一敲家里的各种器血,比较它们的声音。

五、自我小结

提示角度:

1、知识角度 2、学法方面 3、情感体验收获

六、布置作业

许多作家作品中涉及到写声音的片段,课外请同学们阅读摘抄,丰富你的积累。

《奇妙的克隆》“自主互动高效”教学案

学习目标: 主备人:王玲玲

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时间:1课时

资料链接:

“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关于恐龙的灭绝。在距今大约23亿一8000万年的中生代,恐龙这个庞大的爬行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生灵。恐龙是古爬行动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这些庞然大物在中生代的陆地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了1亿多年。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一是气候变冷使得大部分食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而以吃食草恐龙为生的食肉恐龙也自然随之而去;二是中生代的白玉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而大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又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白至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一些同时期的生物都杀死了;四是在白至纪后期,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一、预习导航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 骸 蟾 蜍 褶 皱 劫 难 追 溯 天衣无缝 鸟臀目

2.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

发现问题

找到答案

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搜索更多关于: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 的文档
大自然的语言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uacl0wwyj4c2db0066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