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做05 苏轼词两首-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 含解析 精品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1 1:27: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题。

醉翁操

【1】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2】

。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

【4】

【3】

,水有时而回川。思

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答案】C

【名师点睛】此题综合考查对诗句大意、作者情感、诗句赏析能力和对名篇名句的记忆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结合注释将诗句大意读懂,揣摩准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仔细阅读题中各选项表述,将其逐字逐句地同诗句意思对照,努力发现异同,以便确定正误。

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①B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解析】①A项,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用蜂和蝉来写琴声;D项,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②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名师点睛】回答此题第一问,要抓住题干中“以声写声”一语,准确体会其含义,再据之分析各选项表述,答案不难得到。要答好第二问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

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解析】此题容易写错的字有:皋、舒啸、赋、寓等。

【名师点睛】要答好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

4.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

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醉翁操》的上阕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的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下阕写鸣泉虽不复存,但鸣泉之美妙乐曲却仍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名师点睛】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对名篇名句的分析和记忆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并分析《醉翁操》全词的意思,准确把握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事项情感;然后再努力回忆《醉翁亭记》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其不同。不难知道,《醉翁操》重在赞美醉翁,而《醉翁亭记》则重在抒发作者对陶醉自然的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2)六月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③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④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1.这首词描写的对象是黄州快哉亭,为何上片却写起了平山堂上的景色?

【答案】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韵味。

【解析】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较高,而快哉亭却是新建,由此便可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韵味。这样是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显得曲折蕴藉。答案主要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为什么会联想到平山堂上的景色,一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案】本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及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奇特景观。

撼力,为下文议论和抒发豪情张本。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苏 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

B.“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

C.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D.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E.“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形象鲜明。 【答案】AC

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请从诗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案】含义: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情感:寄寓着作者旷达的情怀、闲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

作用:以此作结(卒章显志),照彻全篇,极富哲理,为全篇增添了诗味和理趣。

精做05 苏轼词两首-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4 含解析 精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uhpm3p2jn2teb88j4i568ub00wtu6005xw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