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互助和谐共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教育的一点体会及个人剖析
耿富梅
一、师与师、师生之间团结互助和谐相处: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准则。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在其生活和工作中总要与他人打交道,这就涉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强化团结互助的道德意识,提倡团结互助的道德行为,对营造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团结互助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儒家伦理思想中,“和谐”、“仁爱”等道德观念受到特别的重视,人们经常听到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话语,就是“和谐”、“仁爱”等传统伦理文化的体现。和谐是建立在团结的基础上的,对一个家庭、组织、团体和国家来说,如果不团结或者不够团结,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和谐,生活于其间的人们也就不能感受到愉快,当然使其进步和发展也就不可能。由于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学生需要老师教给知识以及关怀和帮助,又由于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因而教师间的互助也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实现进步、有序的和谐教育,需要教师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优良美
德。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 信其道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师生间感情融洽是组织好班集体的首要前提。
那么,怎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1、热爱、关心、尊重学生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这些孩子虽小,但都有独立的思想、情感,他们有的是自信心与自尊心。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小孩子,而对他们的思想、行为、愿望、要求不当一回事而忽视或不予理睬。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他们要求上进的愿望;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要求,关心学生和学生集体的进步,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与专长;还要严格要求学生,耐心、热心地督促、帮助他们不断向上。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育,知道老师是在爱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一切是为了他们好,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得到了满足,生活、学习都会很愉快,身心也会健康成长。这样学生也会对老师报以尊敬和依赖,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莫大的好处。相反,不把尊重、热爱、关心学生放在第一位,而是一味地指责、批评,甚至是处罚,这样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不但不能理解老师的苦心,反而会产生对抗情绪,也有的会因此失去上进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以后就更难教育了,那样才真是费力不讨好。
原来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学习踏实、认真,成绩也较好。但她有一个缺点,就是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开始,我启发她,她无动于衷;批评她,她也不以为然,而且她和同学关系也不太好。我很生气,也很后悔选她做学习委员,虽说她也同意担任这份职务,但她在学习上尤其课堂上根本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且有时对我安排的工作还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当众批评了她几次,脸上总是一副不服气的神态,她的一个伙伴作文中写她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在乎。因此,我产生了想撤掉她学习委员的想法。她对我也时常流露出不满意的样子。我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来在家长会上,通过她妈妈的介绍,我才弄清了造成这孩子孤傲性格的原因。原来她妈妈在外地上班,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母女俩才能见上一次面,由于缺乏与母亲的交流与沟通,所以相对于其他与父母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来说,她显得孤僻、冷漠。她母亲和我谈这些的时候,流下了眼泪,我也很感意外。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有些同情,也有些理解这个孩子了。于是在重新评选班干部的周会上,在大多数同学不同意让她当学习委员的情况下,我力排众议,仍然推举她依旧担任学习委员,但试用一周,看这周的表现,如她有改变,比如上课能主动举手,那么她就继续担此职务。通过一周的观察,我发现她改变了许多,尤其上语文课,她已主动举起了手,这第一步虽然很艰难,但我却从中看到了希望。我趁热打铁又找她谈话,鼓励她要多理解自己的妈妈,妈妈到外地上班,也是工作的需要。而且还引导她与班里同学搞好关系,多交朋友不但有利于学习的进步,而且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通过这次谈话,这位同学真的有所改变了,不但性格比过去开朗多了,而且课上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与我的关系也融洽了,还能主动帮助我做一些班务工作,我很高兴,更感欣慰,因为通过谈话后,她终于逐渐理解老师对她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如果学生除了在上课之时才能见到老师,师生之间很少交流,更谈不上合作,那么师生关系冷漠、紧张是必然的了。所以,我就利用早读前时间、课间操、课间、自习课等机会多和学生在一起谈话聊天、搞卫生、谈心交换意见,通过彼此合作与频繁的交往,使师生之间产生亲密的情感,形成融洽的关系。一旦引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就愿意接近我,喜欢我,乐意接受我的教育与教导。 3、民主、平等对待学生
如果我们在管理一个班的时候,完全不去考虑学生的意见而独断专行,把命令、训话、斥责作为方法手段,把所有学生置于被管理的地位,学生就会感到压抑、紧张,班集体的气氛也会变得冷漠、沉闷。那么学生
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怎么能学得好呢?因此,我们有必要民主平等地对待他们,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依靠学生的力量把班集体搞好。 4、注重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因素包括教师的品德、品行、作风;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作能
力;教师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关心、体贴。这些非权力影响力会使学生产生敬重感、敬佩感、依赖感、亲切感。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教育作风,用非权力影响力影响学生,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从而建立起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好学生作必要的前提。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而且使学生喜欢老师、依赖老师,对他的教育乐意接受,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苏霍姆林斯基说:“也许,一个孩子在一年两年三年内什么都不行,但是终有一天是能行的。只要我们用爱来浇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表现、锻炼的机会,否则,花朵可能会因为我们哪怕一点点的怀疑或漠视而永远无法绽放”。
相关推荐: